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从严治党、严明纪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纪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聚焦主业主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依规治党、严明纪律贯穿于监督执纪问责的全过程。
回归党章要求,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对党章要求的回归。党章规定纪律检查机关主要任务的前两项,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讲的就是维护纪律问题。纪律不是只管少数人,要管住管好8700多万党员,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的肌体健康纯洁,就必须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在法律前架起纪律的“高压线”,一把尺子执纪到底。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反腐败斗争的治本之策。寻根溯源,作风和腐败问题的背后都是纪律问题。“破法”必先“破纪”,党员干部沦为腐败分子,往往是从违反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如果退守至法律防线,只有严重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受到惩处,多数党员根本不把纪律当回事,全面从严治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严肃纪律就是治本。纪律检查机关必须回归“原教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只有筑起纪律的坚固防线,才能从源头上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的通道,防止小错酿成大祸,避免违纪的党员干部滑向腐败深渊。
坚持全面从严执纪,突出重点抓住要害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全面执纪、从严执纪。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依纪监督、从严执纪,维护纪律的全面性、严肃性。党的纪律对所有党员都是平等的,在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必须一视同仁。作为执政党,只要把纪律这条线看住了,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从严执纪的要害在执行。再好的制度不执行、形同虚设,就一定会形成“破窗效应”。如果执政党连自己的纪律都守不住、执行不下去,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就成为一句空话。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首先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把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等行为作为纪律审查重点;把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作为纪律审查的重点。一个地方或部门的班子,是监督执纪的重点对象。在一个班子中,一把手尤为重要,决定着政治生态,必须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把一把手看住了,把领导班子建设好了,以上率下,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风气才能正起来。同时还要掌握好后备干部、即将进入党政领导班子的干部情况,不能出现“带病提拔”、“边腐边升”。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举轻若重”、看住“四风”。现在“四风”问题多已转入地下,反弹的危险很大,一定要把“四风”问题死死看住,防止不正之风成为腐败的温床。要把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仍顶风违纪的作为重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能等其他问题搞清了再一并处理。既要抓好重要时间节点纠正“四风”,又要注重日常监督,实现监督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盲区。加大公开曝光力度,以严的纪律、严的规矩、严的制度管住干部,使其习惯在严格律己中担当责任,适应在严格约束下干事创业。
转变方式快查快办,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转变方式、创新形式。纪律审查不是简单的办案,不能搞单打一。监督执纪的方式,应该多样化、经常化。除了对那些问题严重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立案调查,纪委还要更多地运用警示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开展执纪工作,实现监督执纪常态化、长效化。对于极少数涉嫌严重违纪的干部,只要他愿意悔改、配合组织审查、向组织如实交代自己的问题,就要体现政策、给出路、给机会;对转移赃款赃物、销毁证据,搞攻守同盟、对抗组织审查的行为,要从严惩处;对涉嫌违法的党员干部,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抓早抓小、快查快办。纪检机关是守护纪律的“啄木鸟”,要把发现虫子、及时啄出虫子作为最大的看家本领。严明纪律不能时紧时松,要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每日每时都要做,这才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对党纪的切实维护。要提高工作效率,快查快结,同时涉及几个问题线索的,可对已查清的问题先做处理,不要把问题积累起来。线索处置要做到动态清理、分类规范、梳理清晰、处置得当,全面掌握所联系地区、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情况,区别不同情况提出处置意见。要根据问题线索的性质类别和轻重缓急,拿捏好火候和处置方式,运用函询、谈话了解和诫勉谈话等方法,及时扯扯袖子、咬咬耳朵、红脸出汗,既讲要求,又讲道理,用纪律管住大多数。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动辄则咎、加强研判。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要把纪律严起来,做到经常化、长效化。一旦发现有人不收手、不收敛,要毫不犹豫地正风肃纪,下大气力拔“烂树”,以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以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同时,正确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对监督领域既能说清“树木”的情况,也能说清“森林”的情况。要把监督领域作为一个“森林”进行整体的分析研究,深入剖析监督领域发生案件的特点规律,准确了解掌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治“病树”、正“歪树”,养护好“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