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权力装进笼子 为官不再“任性”
【字体:
大 中 小 】 【编辑日期:2015/6/10】 【作者:监察局】【阅读:】
“平昌一些案子一查就一帮,一动就塌方。通过巡察发现这就是部分领导干部权力任性的结果,既害了自己、下属,百姓也跟着遭了殃。怎样管理好领导干部权力任性是当务之急必须解决的问题。”参加县纪委全会的一位委员交流发言时说道。
2015年以来,巴中市平昌县以“两个责任”有效落地为导向,围绕干部权力规范做文章,设计出台系列规章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领导干部不再“任性”。
让“一把手”的权力“限”起来。
“少了一些签字权,不是我们就不管,而是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统筹协调,抓思想作风,抓工作落实,抓监督检查。”澌岸乡党委书记吴锡文向笔者说道。
3月份,平昌县委发文,积极推行“一把手”“五不直管”制度,明确“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行政审批、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工作,理清了“一把手”权力界线。
有权必有责,权责必对等。县农业局局长唐均认为,分了权限了权,责任不是减小了而是加大了,反而对“一把手”的领导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配合“五不分管”制度的实施,县委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合制度。如:财务报销会签制、权力运行公示制、“一把手”末位表态制等 ,在问责部分还明确提出了出现问题“一案三查”,既要查直接责任,还要查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制度规范权力,权力不再任性。通过对过于集中的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合理配置、监督制约,加大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工作力度,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提高组织和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促进了全县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让重要岗位的权力“流”起来
“岗位交流制度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可是今天回头一看,不难发现绝大部分案发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少则二三年,多则十几年。没有轮岗,权力就没有流动,就容易滋生腐败……。”县纪委全会上多名纪委委员发言谈到这个问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岗位权力也一样,定期轮岗也能防微杜渐和预防腐败。为了让重要岗位的干部,特别是重要岗位上的科股室长真正实现定期轮岗,2014年县纪委根据权力运行平台,修订了《平昌县重要岗位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结合县级各部门实际,明确了风险岗位、交流时限和工作纪律,让轮岗工作更加明确。
“通过轮岗,既能培养干部成为 ‘多面手’,又能帮助干部健康成长。按照制度每年我们系统做到了轮岗交流到位,各科股室长也相当配合。”县林业局纪委书记在县纪委巡察汇报会上说道。
近期,县纪委对县级各部门落实重要风险岗位干部轮岗情况进行了专项巡察,促进制度落地,真正实现各部门“内循环”健康有序流动起来。
截止目前,已有26个部门完成系统内重要工作岗位干部轮岗交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