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是面镜子
【字体:
大 中 小 】 【编辑日期:2011/3/23】 【作者:中国廉政文化网】【阅读:】
“时代先锋”李文祥的事迹让人感慨。一生为祖国战斗无数次,济南战役荣立二等功、淮海战役荣立特等功、渡江战役荣立“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这就是老复员转业军人、共产党员李文祥的赫赫战功。凭着这样的功绩,可以享受到安逸的生活和无上的荣耀,他却选择了安贫乐道、默默无闻、淡泊一生。他积极响应党支援农村建设的号召,抛弃干部身份,藏起勋章证书,隐于山村50年,服务村民50年,把倾心为民作为一生践行的“大道”。他坚定信仰、崇尚平凡、知足常乐的质朴和本色,无疑是党员干部要经常对照的一面镜子。
这面镜子折射出共产党员的名利观。他有名,却淡名;他可获利,却不想利。他心中想的永远是不为组织添麻烦,永远是为国家减负担,永远是怎样造福乡邻,而唯独没有他自己。这就是他的内心独白、真实想法。如今,追名逐利似乎成为某些人的常态。李文祥却用他大写的人生告诉我们,名可取,但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利可得,但不义之利绝不去得。
这面镜子折射出共产党员的得失观。索取还是回报,是检验是否是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分水岭。李文祥有索取的资本,他却选择了回报;有享有的条件,他却选择了自创幸福。他的得失界限分明,失去的是个人的优越生活,得到的是群众的口碑夸奖;失去的是一时的高位,得到的是一生的崇高。如今,少数党员干部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考虑少,对个人和家庭的利益考虑多;做出一点成绩就要回报,有了一点功劳就要待遇,严重背离一名党员应有的境界。陈毅元帅在一首诗中写道:“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与李文祥对照,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找到差距,从而端正心态、纯洁思想、提升境界、升华灵魂。
这面镜子折射出共产党员的荣辱观。李文祥把军功章视为“宝贝”,把荣誉视为生命。有荣誉,他却把荣誉埋在心底,从不外露、从不炫耀,只是默默无闻、身体力行地为心中的军功章增辉。对影响荣誉的任何事情,他都坚决反对,从未因个人的功劳为家庭和子女争取丝毫好处。这种荣辱观,无疑是真正的党性坚守和道德自律。在这面镜子里,一个人的是非、美丑、荣辱、善恶自见分明。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李文祥这位英雄,他粗茶淡饭,衣着俭朴,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坚守党性,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平凡之中铸就伟大。他奉献一生、全心为民,发扬的是党的“核心精神”,延续的是党的“红色基因”,彰显的是党的优良传统,保持的是党的先进形象。这就是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底色,用这种底色装点人生,则人生绚丽多彩;缺少这种底色,人生就会黯淡无光。我们当好好照照李文祥这面镜子,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为民尽责、为国奉献、为党分忧,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道德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