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从“干部管群众”到“群众考干部”
【字体:
大 中 小 】 【编辑日期:2011/2/16】 【作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阅读:】
江津区100多位部门和镇街的“一把手”接受了台下260名由群众组成的“考官”团的考核。这些“考官”们所打的分数,将在他们的年度考核中占50%的比例。(《重庆日报》)
一个“管”,一个“考”,两个字,看似十分普通,却饱含丰富的内涵。笔者认为,这里面不仅是一种位置角色的转换,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思想,让“管理”一词成为一些干部的“座右铭”,成为这些干部开展工作的主要方法,也让他们越来越远离了群众。
而这个“考”,让“一把手”上台述职,让群众现场打分,并将得分纳入干部综合考核成绩,对干部的提拔使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这个做法很给力,很带劲。群众看了高兴,干部看了增动力。转变了思想观念,一方面,这个“考”使干部由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在制定政策和决定时,更多地考虑群众需要不需要、适合不适合、满意不满意,使工作产生更好效果;另一方面,使群众更加关心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更加关注干部的履职行为,发挥群众监督、推动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成效。“考”,表面看是打打分,实际上更是一种过关,一种检验,考得不仅是干部的能力,更考出干部的信念、作风和品行,是全方位的检验,让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在实践中,自觉提高工作境界,提升工作标准,严格自律,踏实工作,确保取得更好更大的效果。
“群众考干部”,能考出如此深意,发挥如此好的作用,理应抓好完善提升。要立足实际,扩大群众考干部的范围,不仅考“一把手”,也要考普通干部,重点考在关键岗位工作干部,考与联系服务群众紧密的干部,让各级干部都经受这种考验。要加大考的力度,特别从落实措施上下功夫,对考的好的,进行重奖,广泛宣传,对考的不好的,划出等次,制定形式多样的惩罚措施,真正奖出热情,罚出动力,提升考的综合效益。同时,更重要的是形成工作常态,“考”实际上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当年毛主席进京说得就是要赶考,今天,几代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也是赶考,未来我们也面临更多的考验。要建立干部考核激励机制,长年坚持下去,不断改进完善,让“群众考干部”成为大家的共识,发挥“考”的长效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