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关于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时评 > 理论观点

        关于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6/9】 【作者:中国反腐网】【阅读:】


          
         

            村干部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坚力量。尽管近几年村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一定提高,整体功能得到一定加强。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之处,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力度。

            一、完善选拔任用机制,解决村干部入口质量不高问题

            一是扩大民主“选优”村干部。充分体现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村干部选拔程序和办法。按照界定岗位资格、施政演讲、公正提名、充分酝酿、确定人选、村民选举、签订承诺的程序,切实把那些守信念、讲奉献,素质高、能力强,善创业、能带富的党员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

            二是改善结构“派强”村干部。针对按规定程序和标准无法选举出村干部的村,将从上级机关或经济强村中选派合适的优秀干部到该村任职,这不仅能使派驻干部不受宗族亲情束缚,放开手脚开展工作,而且也能将上级机关的工作作风和经济强村的先进发展理念带到该村,有效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

            三是拓宽渠道“招聘”村干部。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打破行业、身份、村域界限,采取考录、举荐、外聘、回请等多种形式,从离职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致富能手、企业经营者、产业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村干部,不断改进来源渠道,充实村干部队伍力量。

            四是延伸领域“备足”村干部。建立以农村优秀人才为主体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可以及时向村级组织补充新鲜血液。通过推行助理制、项目负责制等形式,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

            二、优化教育培训机制,解决村干部能力素质不强问题

            一是定期轮训。把村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干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在村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每年对村“两委”干部进行脱产轮训,时间不少于7天。建立村干部培训档案,对没有达到轮训学时的村干部采取批评教育、限期补学和组织处理的办法,切实严肃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纪律。
           
            二是基地培训。在域内外选择一批适宜提高村干部素质能力的农业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村作为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村干部到培训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现场感悟、更新观念、增强本领。

            三是挂职受训。每年有计划的选派一批村干部到上级机关、产业园区、企业和先进村挂职锻炼,明确锻炼内容和任务,建立学习、工作考核制度,跟踪了解挂职干部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和素质能力提高情况。实行“传帮带”的方法,为每一位挂职干部指定素质高、业务强的同志担任辅导员。
           
            四是岗位练训。有计划的安排村干部参与到县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之中,把处理群众矛盾纠纷、申办发展项目、协调复杂关系、攻克工作难题等一些急难险重任务交给他们,规定完成时限和标准,让他们在压力中激发干劲,在实战中提高攻坚克难的本领。

            三、健全管理考核机制,解决村干部处理村务不专问题

            一是规范村级工作秩序。深化实施 “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规范村级事务议事流程,确立完善以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负责人确定议题、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联席会确定方案、上级党委审核、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决议为主要内容的“一提两定,两审一决”议事法。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切实让村干部在规范的制度框架内公正做事、廉洁行事。

            二是完善工作日坐班制度。结合实际对村干部实行大村全天坐班、中村半天坐班、小村轮流坐班制度,在村公开栏对值班人员、值班时间和值班电话进行公示,保证村干部随时可以处理日常事务,热情接待村民来访,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则告知原因和办理时限。努力让村干部在坐班中深入研究村务,高效能管理村务。

            三是推行考评末位淘汰制。科学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通过平时考核、年终考核和重点工作专项考核等办法综合评价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实绩。对于年度考核处于末位的村“两委”班子,责令限期整改;对连续两年考核处于末位的村“两委”班子将进行提前换届选举,其“两委”班子成员不得提名为下届“两委”班子人选。
           
            四是实行年度满意度测评。在村干部年终述职述廉的基础上,对全体村干部就工作实绩、工作能力、工作作风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广泛征求广大群众对村干部的意见或建议,对于满意度较低的村干部,视其情节,按照有关规定相应进行批评教育、组织调整和罢免。以此不断强化对村干部的管理。

            四、充实激励保障机制,解决村干部工作干劲不足问题

            一是落实政治待遇。对于政治觉悟较高、创业带富能力较强、群众认可度较高的村干部,坚持在政治上给地位,积极推荐他们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在进行各种表彰评比时,加大对村干部的倾斜力度,让安心农村工作的村干部在政治上有荣誉。

            二是提高生活待遇。探索建立村干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项目补贴”的经济待遇体系。建立村干部工资财政专户,基本工资由财政按月直发;依据年度考评结果发放绩效工资;依据村集体经济增值幅度和村民纯收入增长幅度,发放村干部任期奖励工资;采取财政贴息或以奖代补等形式,对村干部发放创业补贴资金。

            三是稳增养老待遇。对任期内的村干部,采取个人缴费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养老保险机制,并随着经济发展,积极增加财政补贴额度,努力使村干部养老工资达到同地区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工资水平。

            四是实行慰抚待遇。对离职村干部,采取财政出一点、党费支一点和村集体经济拿一点的办法建立村干部关爱基金,及时对子女无力赡养、常年有病、生活困难的离职老村干部进行救助和走访慰问。不断增加对老村干部的人文关怀,进而形成尊敬老村干部,爱护老村干部的良好风气。

            五、实行考录晋升机制,解决村干部升职出路不畅问题

            一是加大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的力度。将现有从村“两委”负责人中招录公务员,扩大到从全体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并对任职时间较长,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干部适当降低年龄门槛,放宽学历层次,并适当增加招录职位,让有才干的村干部工作有奔头。

            二是开通从村干部中招聘事业单位职员的渠道。通过制定资格条件、笔试面试、组织考核的办法,有计划地将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招聘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员。同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工资编制待遇在事业单位,人仍留职农村的办法,鼓励他们继续为农村贡献力量。

            三是建立从村党组织书记中选任乡镇领导职务机制。在乡镇现有领导职数的基础上,按照所辖村的数量,适当设置专门编制和专门领导职数,参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相关规定,在村党组织书记中择优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编制管理上实行聘任制单列管理,享受与乡镇同职级干部同等待遇;在使用上既可以脱离农村专职乡镇领导职务,也可以升职不离村,继续在农村发挥作用。

            四是探索在村干部中实行村务员管理办法。相对公务员管理制度,在农村干部中探索实行村务员制度,按照村干部任职职务和任职时间,从低到高分别设定相应的村务员职级,每个职级设定相应的工资待遇,明确晋级资格和条件,对在各个职级离任的村务员规定应享受的离任待遇。通过实行村务员管理机制,将有效改变村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任职长短一个样的现象,有助于激发村干部安心于农村、奉献于农村的积极性。(作者系中共临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