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巴中新政:党外人士当“一把手”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部门连线

        巴中新政:党外人士当“一把手”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29】 【作者:监察局】【阅读:】

          党外干部从政府的后台走上了前台,当上了政府重要部门的“一把手”,一些高级别的领导者纷纷“屈尊”身份,到低级别的部门任职。从去年开始,巴中市悄然掀起一股别具一格的“干部交流”之风,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据调查,从2006年起,巴中市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共交流县处级以上干部280余人,其中市、县(区)之间纵向交流46人,市级部门横向交流73人,市级单位内部转岗交流132人,市外交流入巴中9人,下派挂职交流9人,交流出市外的7人。昨日,记者从巴中市委组织部获悉,巴中市这种特殊的干部交流引发了一种新气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

          党外干部当“一把手”:不拘一格培养使用

          去年12月10日,巴中市人大常委会的一则人事任免名单引起市民的关注。这份由巴中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一项决定任命让人们惊讶万分:原从平昌县政协交流到通江县任副县长的党外干部任小娟被任命为巴中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局长。此任命仅隔3天,巴中市人民政府又发出任免通知,原南江县政协副主席兼南江县中医院院长的尹治才被任命为巴中市卫生局主持行政工作的副局长。

          “多年以来,政府组成部门的“一把手”必须是中共党员。”巴中市委党校一政策研究员分析称,这次首次打破人事任免要遵守的底线,需要“勇气和胆量”。 “过去,我们这些党外干部都被称为‘花瓶’和‘摆设’,这次让我这个非党员当‘一把手’,非常吃惊。”昨日,看似“儒雅”的任小娟深有感触地说,对党外干部不拘一格地培养和使用,让她从“后台”走到“前台”。”

          据了解,两年来,巴中市先后有9名人大、政协干部被交流到重要部门任职,有12名党外干部走上政府部门“一把手”岗位,有8名党外干部被提任副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先后交流4名干部到市级部门、县(区)党政机关任职,其中秘书长被交流到市水利局任局长,一专委会副主任交流到通江县任常委、纪委书记。

          “这些干部交流大动作,折射出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新气象。”巴中市政协一负责人称,此举创新了干部选用工作思路、创新了干部选用监督措施,具有“开创性意义”。

          干部从“上”往“下”交流:我们有了多岗锻炼的机会

          从2006年起,多位巴中市政府重要职位的部门“一把手”被悄然交流到了基层单位担任低级别的单位任职。

          2006年,原共青团巴中市委书记赵建仁被交流到平昌县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我原来在市级部门担任正处级干部,现在被‘下放’到县上,到副县级岗位任职,很多人都认为我不划算。”赵建仁称,交流到平昌近1年后才感觉到组织部门如此交流干部有好处,“给了我多岗锻炼的机会,干了一些实事,学会了很多难以学到的东西。”

          一位从市级被交流到县级的部门负责人认为,刚开始他还想不通,觉得没面子,“一交流后才感觉到能力有了提高。” “干部交流有任期交流、提拔交流、培养交流、异地交流这几种模式,但这次干部交流的亮点是将干部从上往下交流。”昨日,巴中市委党校一位政策研究员称,这种全新的交流模式彻底打破了干部交流只能上不能下的“怪圈”,给交流制度注入了活力。

          据了解,巴中市先后有7名干部被从“上”往“下”交流。此外,巴中市还将干部外派到浙江、上海等地挂职,并面向全国从200多名应试干部中公选出了10名干部到巴中担任正副县级领导职务。

          干部进行“特殊交流”后:巴中出现难得新气象

          据调查,从2006年起,巴中市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共交流县处级以上干部280余人,其中市、县(区)之间纵向交流46人,市级部门横向交流73人,市级单位内部转岗交流132人,市外交流入巴中9人,下派挂职交流9人,交流出市外的7人。

          “干部经过了这样的交流后,增加了干部多岗锻炼的机会。”昨日,巴中市人事部门一相关工作人员说,大交流后不仅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导向。

          “如果一个干部十年八年不‘挪窝’,思想就容易僵化,开拓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就可能衰减。”巴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光远称,事实证明了一系列干部交流”大动作“引发了新气象。比如巴中市文体局半年争取9个项目,利用1464万元资金狠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巴州区公安分局的执法环境明显改善,从2006年的全市倒数第一,成为全省23个执法示范局之一,命案侦破率实现100%等。

          (成都商报 刘先贵 苗志勇 肖明阳 冯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