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平昌县严惩公车私用让公车姓“公”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部门连线

        平昌县严惩公车私用让公车姓“公”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29】 【作者:监察局】【阅读:】

            过去,平昌县公车私用现象较为突出,群众意见很大,且屡禁不止。在上下班、饭店旅馆、休闲茶楼经常看到公车列队的“风景线”,坐车论级别、领导上台就换车成为“潜规则”。公车成了领导干部“摆阔”的工具、驾驶员的私家车。据测算,县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平均每年每台车辆的费用最低在5万元左右,最高达10多万元,全县每年用于公车支出高达1600多万元。公车私用不正之风的泛滥,造成单位购车标准、数量不断攀升,加重了财政负担,损坏了党政机关的形象。自2004年以来,平昌县从“五严”着手,强力惩治公车私用歪风,让公车真正姓“公”,成效显着。其主要措施是:

            一、严控公车购置。严格执行公车购置有关规定,从紧从严控制公车购置,从源头上控制公车数量的增长。严禁超编制、超标准购置小汽车。未缴纳职工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的单位一律不得购置公车。购车前单位民主测评职工不同意票超过30%的一律不得购置公车。

            二、严禁公车私驾。严禁领导干部私驾公车,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非专职驾驶人员不论因公因私,一律不得驾驶公车。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确需驾驶公车,经单位集体研究同意,报县纪委审核备案。违者给予领导干部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驾驶员调离工作岗位,一般工作人员公开检讨.

            三、严惩公车私用。从严惩治公车私用不正之风,禁止用公车参与婚丧嫁娶等活动,禁止单位干部职工利用节假日或周末使用公车外出游玩,禁止用公车从事上下班接送、接送亲朋好友等非公务行为,禁止公车私用报销费用。对党员干部公车私用的,一经查实,除落实经济责任退赔外,还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党政一把手的连带责任。发现并查实一起,诫勉谈话,二起公开曝光,三起停职反省。对情节恶劣,以及造成严重事故或负面影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四、严定公车停放。严格规范公务车辆停放行为,要求公车必须实行定点停放、集中管理,在完成因公出车任务后,以及双休日、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必须停放在本单位的车库、车位内,因公出车需临时停放的选择安全、合适、相对集中的固定停泊点停放。对乱停乱放,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电视公开曝光,并对单位党政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

            五、严格公车监管。对乡镇和县级部门公用经费实行限额包干,超限额等额扣减下年的经费预算。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单位统一派车、逐级签审、定点维修加油、出车费用包干等制度。县纪委监察局会同公安交警等相关部门,不定期对各单位执行公车管理、使用、运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查暗访,从源头上防范单位公车私用和私驾公车的行为。

            现在,通过连续整治,公车私用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四年来,全县开展检查536件次,共收缴机关公务车号牌18副,电视曝光12起,24名领导干部受到诫勉谈话,相关责任人落实了经济责任退赔,停职反省3起3人,某单位一把手公车私用,虚列冒领出车费用被立案调查免职。全县用于小车的费用支出平均下降20%,公车数辆由2004年高峰时期的300多辆下降到现在不足200辆,节支公用经费600多万元,全县43个乡镇有41个乡镇实现了零购置,个别单位在上级特批专项配备的情况下主动放弃购置小汽车。老百姓满意了,大街小巷的公车少了,公交车多了,出租车忙了,公车姓“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