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帮扶 解决生产生活难
“感谢政府为我们返乡民工的帮扶,解决了我们生活的大困难。”去年12月13日,鹿鸣镇回龙村返乡民工张炯对笔者说道。
据了解,部分整家外出返乡民工包产地已转包、出租给亲友族戚,但转包、出租时间未到期,现自己无土地耕种,加之部分民工没有领到工资,现闲在家中无事做,无钱用;举家外出后,家中没人种粮、种蔬、喂猪,现回家后无粮、无菜、无油吃,基本生活无保障。平昌县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资金(捐助)活动,帮助返乡民工解决生产中所需农具、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目前,已调集洋芋种3万公斤、化肥200吨。特别是解决他们当前最紧迫的生活困难;开展民工工资催收工作,帮助讨回辛苦钱。目前,全县280多户整家外出返乡民工的吃、住、用等问题均得到了妥善安排。
转岗培训 解决创业就业难
“多学一门技能,多一条就业途径。”日前,平昌县青云乡龙寨村返乡村民李雪梅参加了县妇联举办的足疗技术培训班。
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返乡民工由于在外完全靠体力务工,工资不高,没有积蓄,加之现回乡后贷款困难,即使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技术技能,但无创起步资本,创业的理想难以变为现实;返乡民工们经过多年在外的岗位技术技能锻炼,正成为务工地建筑业、电子加工、制鞋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的岗位能手,却因企业停工停产被迫回乡,所学到的技术技能在回乡后无适合的岗位,难以实现再就业。为了减轻社会压力,使返乡民工顺利实现转岗就业,平昌县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转岗就业技能培训。目前,全县已组织100多名返乡民工参加足疗、美容美发等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帮助回乡创业大户办理相关手续,为他们提供创业所需的的信贷支持;建立返乡农民工信息档案,不定期发布招工信息,帮助他们适时寻找新的岗位。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返乡民工创业热情高,目前,已有584名返乡民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80多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多人。仅江口镇返乡民工骆正军就投资100多万元,办起了木材加工厂,解决了10余名农民就业。元石乡白马村五社能繁母猪养殖大户沈军返乡投资70余万元,正在修建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能繁母猪养殖场。
关爱活动 解决学生读书难
“我到家的第三天,就到村里的小学上学了,新老师和新同学们对我都很关照。”12月11日,已是平昌县得胜镇莲花小学学生的李果告诉笔者。10岁的李果原随务工的爸妈在福建泉州一小学读书,在12月初随爸妈返乡的。
返乡民工子女在外读书好不容易适应了务工地的学校环境和民族语言,却被迫从已熟悉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中回到故乡上学,环境的变迁使孩子们的心理和受教育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平昌县教育局指示当地学校及时吸纳子女插班读书,目前已吸纳返乡学生124名就近读书;同时和团委等一道发起“返乡学生”关爱活动,动员教师、志愿者和同学,帮助返乡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把学生学习上受到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文娱活动 解决环境适应难
日前,江口镇党委、政府在太平新农村举办了“汇科杯”首届农民运动会,活动由平昌县汇科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冠名协办。该镇五个片区和太平村返乡民工兴高采烈组队分别参加了篮球、乒乓球、拔河和奔小康、袋鼠跳趣味比赛。
针对习惯了城市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的民工们,突然回到各方面条件落后的家乡,导致环境的差异难以适应。同时,因难以找到合适的活路,缺乏较固定的收入,生产生活无保障,少数年轻民工情绪波动较大,抢劫、偷窃等现象难以避免,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平昌县积极组织返乡的青年民工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乡村农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为返乡民工送法到家,对青年民工加以正确引导,教育他们学法守法,做一个合格的村民,为维护乡村的社会秩序稳定中作贡献。目前,已开展送法下乡活动34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