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昌县着力建立五大机制,扎实推进“八项民生工程”。
一是建立责任明确的组织领导机制。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县民生工程领导小组,由书记、县长挂帅,确定两名常委主抓,所有县级领导分线挂包,乡镇、部门实行“一把手”负总责,落实分管领导和专人具体抓,做到专班专人抓民生工程实施,建立县级领导挂包、部门领导主管、责任单位领导主抓的责任体系。实行民生工程分管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资金落实、形象进度“一表清”,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民生工程实施纳入挂包县级领导年终述职内容和相关责任单位年终目标考核。所有的民生项目各责任单位都建立专档,真实反映工作轨迹。
二是建立阳光公开的宣传引导机制。坚持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实行自上而下宣传,自下而上决策,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使民生工程深入群众、深入民心。为此,我们坚持做到“三个全面公开”,即惠民政策全面公开,印制《惠民政策宣传手册》22万册发放到户,同时通过上墙公示、网站公开等多种途径将惠民政策一一告知群众;项目安排全面公开,项目实施不实施、在哪里实施、怎么实施一律事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由项目受益区的群众或群众代表自己定、自己议,村(居)委会报乡镇统计,然后报相关部门制定规划,全面公开公示后再由县民生办落实任务到部门、到乡镇;工程实施全面公开,在平昌电视台、平昌政府网开设“民生工程”、“关注民生”、“民生工程在行动”等专栏专题,让责任单位负责人做客“民生工程在行动”栏目,随时报道民生工程实施动态,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建立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坚持财政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对民生项目申报、争取和实施等工作经费予以充分保障,确保县级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民生工程资金所需,今年县级财政安排民生资金达7229万元,较上年增长了58.74%;实行“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建立“公益性设施建设以项目投入为主、经营性服务建设以受益业主投入为主,产业发展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投入为主,入户建设以农户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民生资金。今年以来,除争取到位上级补助资金和县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外,已多方筹措民生工程资金3633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民生工程的有序实施。
四是建立跟踪督办的实施推进机制。坚持“能有多快就有多快,能够提前就提前”,实行民生工程会商制度和乡(镇)部门定期交帐制度,县级领导定期召集相关部门,会商解决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突出困难,对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专题研究,现场解决。建立“红黄绿”三色提醒制度,达到进度要求的项目用绿卡提示,欠进度的项目用黄卡警示,完成进度较差的或需要挂牌督办的项目用红卡警告,坚持一旬一督查、一月一交账,确保“八项民生工程”提前加快。
五是建立全民参与的监督检查机制。实行民生观察员制度,设立65位民生观察员,搜集民生信息,暗访挑刺,监督民生工程实施。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制,对项目实施全程建立影像资料,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严格民生资金拨付和监管,定期进行资金流向和效益审计,对涉及个人的项目全部打卡发放,工程类项目一律按基建程序实行县级财政报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惠民政策执行清理检查,认真落实国家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惠民政策,逗硬落实“八项民生工程”各项规定,努力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