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促进民生、保障和谐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化解老难信访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实践中总结出信访工作“学、说、评、结、访”五字经,并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推广,有效化解各类复杂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学”即组织信访人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使信访人思想观念从非正常上访转化到正常诉求渠道上来,不钻“牛角尖”,不提无理要求。该县粉壁乡信访人魏某诉该乡红光村赵某赔偿案件,从2005年至今4年,两上中级法院、三上县人民法院解决未果,两家矛盾达到白热化程度。该乡新任党委书记听说后,主动深入两家了解情况,倾听双方要求,学法律、讲政策,结合道义、人际关系、经济等方面进行疏导,用真情感动双方,最后将一起长达四年的官司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说”即疏导信访人的思想,主要帮助当事人换位思考,建立平和、健康的心态;树立善待他人、回馈社会、理性维权的意识;特别是从关心信访人健康的角度,劝导他们莫上火、不动气、少激动,有效地稳定当事人的思想情绪,最后成为当事人的知心朋友。该县土垭乡中心村五社王某和吴某两家因为一些小事导致十年矛盾,最后发展为“剑拔弩张”,村社调解多次无效。该乡信访、安办的同志知道后,主动上门调解,通过整整一天时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工作,十年干戈化玉帛,两家握手言欢。
“评”即召开信访听证会,将信访人的诉求向群众公布,让信访人与群众面对面地进行辩论,由群众来鉴别评判信访人的是非曲直。该县石垭乡中心九社因七十年代水利建设占用土地,原享受农业税减免,实行国家粮食补贴后,部分群众要求享受补贴政策,该乡党委、政府通过调查核实,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及时召集信访群众和水利受益群众进行座谈,在大多数群众的帮助下让信访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这一棘手的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结”就是针对信访人的诉求,依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果断作出正确的处理意见。2008年8月,该县镇龙镇一村民到镇政府提出“33年红军错杀了他爷爷,在平反的同时,按交通事故标准赔偿20万元” 的信访要求,并扬言不解决,就到省进京上访。该镇党委政府得知后,主要负责人亲自与信访人进行约谈,明确告知其为无理信访,并对信访人给予了严肃的批评,使信访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制止了一起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访”就是回访。在认真做好接访、约访和下访工作,分清是非、对错的基础上,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对群众上访问题中的合理诉求,尽心竭力地加以认真解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跟踪回访的长效机制,巩固取得的成绩,及时掌握信访新苗头,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了方便群众来访,该县制定了县级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定期接访制度,将各部门和乡镇信访经办人员和主要负责人的电话纳入 “阳光政务”范围公示,群众对此普遍满意。
近年来,通过 “学、说、评、结、访”办法,该县有效化解了350余起疑难信访问题,群众到县上访下降40%,到市以上信访下降60%,确保了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