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巴中水利“六库”建设如火如荼,快速推进。平昌牛角坑水库枢纽附属工程全面完成扫尾工作,已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蓄水阶段验收并正式下闸蓄水;通江二郎庙水库导流隧洞已经贯通,放空泄洪洞消力池和尾渠段、导流明渠、竖井导洞、大坝基础已开挖和结束,正进行爆破试验和碾压试验及围堰填筑;平昌双桥水库现已完成工程可研主报告及所有分报告并审查通过;巴州天星桥水库完成了水库的《建设规划同意书专题论证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省水利厅待审批;通江湾潭河水库完成长2.6公里的进库公路基础建设、规划同意书和可研究报告;南江红鱼洞水库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上报省水利厅进行初审。同时,明年的建设目标任务已定。
狠抓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矛盾,是贫困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特别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山区,严峻的旱情现实不仅不利农作物生长,也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民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毛泽东同志早在75年前就英明地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见《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其中道理,诚如有关农业专家指出的,如果水利设施过硬,大旱天反而是大丰年。因为天旱,日照长,紫外线充足,而庄稼又有水利工程不愁灌溉,所以收成反而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在大涝时是抗洪的“防火墙”,在大旱时则是抗旱的“及时雨”,可以保证粮食旱涝均获丰收,可以保证人畜饮水始终处于安全状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家和人民的命根子。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加快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把农田水利排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首位,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对农田水利建设是机遇也是挑战。
令人欣喜的是,省政府把加快巴中发展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到重要的战略高度,视为造福后代的百年大计乃至千年大计,从大中型骨干工程、已成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震损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在建项目、争取开工项目和储备项目,都作了安排并加大了投资力度,要求加强资金和项目建设管理,创新资金使用办法,整合部门资源,打捆投入项目,搞好资金平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绝不允许出现“豆腐渣”工程和腐败问题。
巴中水利“六库”建设是系统工程,更是打好老区翻身仗的基础工程。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建立“政府推动、投入保障、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有规划地科学指导,把各种资金整合在一起,抓紧分步实施,让各种工程配套发挥作用,建好、管好水利工程,保证建设一片,见效一片。提升抗灾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进巴中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