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对2010年全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符合阶段性特征、更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报告》明确提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要实现增长15%、15.5%、40%和18.8%、22.9%,这些发展目标去年为12%、17.9%、30%和12%。实现这一揽子目标计划,意味着今年在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上要分别达到68.66亿元、1.23亿元、58.8亿元和10400元、3544元。
这样的发展目标,更加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的提升,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统一,是基于全省经济“止滑回升、总体向好”宏观背景,基于平昌当前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是对抢抓“黄金机遇期”,打好扶贫攻坚战,争当巴中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快速反应。从发展阶段看,当前,平昌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突破阶段,这个阶段,我们拥有千载难逢发展历只机遇,市委、市政府历尽千辛万苦,千呼万唤争取,巴中迎来了发展黄金机遇期,巴中政治地位空前提升,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六路”建设,特别是巴达铁路、巴达高速路过境平昌等大政策、大机遇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同时,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县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展成效更加显着,发展风气更加纯正,发展保障更加有力,平昌已经具备了全力抓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这样的目标,符合平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符合省、市全年经济经工作要求。
“四个突破”——夯实发展基础的破冰之举
实现2010年发展目标,要重点在发展基础上求得“四个突破”,即在城市建设上求突破。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靠县域城镇体系来拉动。通过多年的建设,平昌县城规划从7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20多平方公里,老街改造成为平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城市的载体功能仍然还很不够,我们必须深度普及和推广现在最新的城市规划,加速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中的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打造宜商、宜居、宜看的优美水乡山城;在交通建设上求突破。交通是经济的命脉。实践证明,交通首先带动的不是人流、物流,而是产业,首先带来的不是金钱、财富,而是思想,首先产生作用的不是经济,而是文化。目前,巴达铁路虽已通车,但还没有真正形成运力、巴达高速虽已开工,但还没有真正形成工程量,我们必须倾力支持巴达铁路、巴达高速路建设,解放思想对接大交通。同时,要千方百计改造县道229公里超期服役油路,加强水利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双桥水库,加快友谊水库渠系配套,启动牛角坑水库干渠二期工程、城区防洪堤二期工程,完成全县病险塘库的治理等;在产业培育上求突破。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撑。平昌作为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产业培育要紧紧抓住酒业、竹业、猪业三个重点,一切项目、行政资源和力量都围绕产业培育发展配置资源,农业产业要走“猪——沼——菜”的发展模式,在整体推进连片开发上下功夫;在农房建设上求突破。农房反映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彰显一个地方的风格特色。在农房规划建设上,要彻底走出“代代建房,代代拆房”、“今天建房、明天拆房”的怪圈,坚持“突出优化功能、保持地域风貌、统一规划布局、农民自主选择”的原则来规划和建设,实现“三个转变”,即单纯追求建筑面积向切实完善功能转变,简单摹仿城镇建房向注重体现川东北民居风格转变,单家独户建设向适度集中联建转变,真正做到科学建房、规范建房、节约建房。
关注“三农”——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决策
《报告》用1500字对“三农”工作进行了专题阐述和部署。指出,“县域发展首要的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联动,统筹思考,‘三化’并举,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报告》将“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决策还可以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8.8%、22.9%这一奋斗目标中看出。
2004—2009年,中央连续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这是中央对“三农”工作最长期的关注周期。平昌农业比重大、农民数量大,农村贫困面大,农业基础急需加强、农村发展急需扶持,农民增收急需加快,县委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这是一个科学的决策,既与市委“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农村改革发展原则相吻合,又与平昌“农业大县”的具体县情条件和发展要求相一致,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这一决策,为实现“到2012年,建成优质粮油大县、现代畜牧产业大县、水.竹木生态资源深度开发大县”的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支持——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没有项目就难有发展,没有大项目就难有大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们虽然为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和自我积累,还是不可能推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在县情和发展竞争加剧现实背景下,加快平昌发展,必须依靠政策扶持,凭借外力支持和项目撬动来夯实发展基础,在循序渐进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2009年,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全县共储备项目137个,挤进省重点项目储备库62个,到位项目补助资金8.28亿元,项目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当前,“黄金机遇期”为巴中带来明显的政策扰势,这对平昌依托项目促进发展创造了先机。拼抢项目,抢占先机,要重点从关于农村一系列改革的决策部署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加大民生改善的政策走向中争取民生改善和事业发展项目,从扩大开放依托资源招商中生成对外招商项目,从撬动民间资本、促进全民创业中启动民间投资项目。按照《报告》要求,2010年,全县要力争新增储备项目150个,新进入省重点项目库72个,到位各类项目补助资金9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