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领导干部实行有计划地交流,这样才能增强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才能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才能促进干部保持创业激情、保持勤政廉政,才能强化“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用人导向。
——李仲彬
近两年,市委把干部大交流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多岗培养锻炼干部、增强领导班子活力的重要举措,制订出“任期交流、提拔交流、培养交流并重,横向交流、纵向交流并举”的方案。2006年10月以来,以市、县(区)换届为契机,全市共交流县处级以上干部280余人,其中市、县(区)之间纵向交流46人,市级部门横向交流73人,市级单位内部转岗交流132人,市外交流入巴中9人,下派挂职交流9人,交流出市外7人,为“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提供了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政领导干部人才保障。
鲶鱼效应——
注重交流权力大、学历高、影响广的干部
条鲶鱼放入一大群沙丁鱼中,能将整个鱼池激活,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巴中作为建市不久的革命老区,干部队伍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僵化保守以及固步自封的现象日渐滋生,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明显缺乏创新创业热情。“如果一个干部十年八年不‘挪窝’,知识面就容易变窄,思想就容易僵化,开拓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就可能衰减。”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光远说,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交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培养锻炼干部、激发干部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这项制度,有利于领导干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经受锻炼,开阔眼界,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提高领导水平;有利于领导干部在新的环境中大胆开展工作,开拓创新,务实创业。同时,也便于对领导班子的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意义重大。
为此,市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系列措施。市委明确要求:地方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人财物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作为重点交流对象。一是县(区)地方党政“一把手”和组织部长、纪委书记、法检“两长”、公安局长等一般不得在本人出生地和成长地任职;二是担任市级部门主要领导满5年的,必须交流;三是新提拔进党政领导班子的人选,实行异地任职;四是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创造条件使其多岗锻炼,同时以引进人才方式从市外选拔干部交流到本市任职。凡属交流对象,个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决定的,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在干部交流中,市委明确提出“三个舍得”:一是要舍得拿出条件较好的重要职位在全市统筹;二是要舍得把优秀年轻干部拿出来培养交流;三是要舍得给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干部提供更多的交流锻炼和干事创业机会。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市委党校、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等31个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先后被交流任职。原从高等院校交流挂职到地方的巴州区副区长张家生同志,近5年经历了副区长、区纪委书记、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等多个岗位,这种任职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其工作经验。去年,市委还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10名正、副县级干部来巴中任职。
干部大交流,犹如一股春风,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吹起了阵阵涟漪,点燃了干部的创新创业热情。今年7月30日,市农业局原局长范申华到通江县委报到履任新职——通江县委书记。离开工作了5年多的农业局,范申华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对此,他底气十足地说:“凭着31年的工作经验,只要熟悉情况,不断加强学习,踏踏实实、干干净净工作,相信在新岗位上也能有所作为。”同一时间,叶明生作为范申华的“接任者”,来到市农业局报到。叶明生原是市林业局局长,在林业局局长岗位已工作了7年多。
现年41岁的梁津华,五年前在市委宣传部任副县级理论教员、市文明办副主任,2003年被交流到平昌县任副县长,2006年被交流到通江县任常委、宣传部长,近日被任命为市招商局党组书记、局长。谈起5年交流经历,梁津华感慨万分地说:“这是市委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干部的具体体现,通过交流,使我不敢放松学习,时刻做到终身学习,不敢放松警惕,时刻做到警钟长鸣,更让我经受了锻炼,丰富了经历,增长了才干。”
现任巴州区公安分局局长的马良辉,先后在市级机关和三县一区工作,他很有感触地说:“跨县(区)交流使自己跳出了亲戚圈、战友圈,从一般的社会人成为一个‘理性人’、‘法制人’,敢于甩开膀子大胆执法;敬业精神、学习动力也保持得比较长久。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巴州区的执法环境明显改善,从2006年的全市倒数第一,成为全省23个执法示范局之一,治安防范是全省先进,命案侦破率实现100%。”
不拘一格——
人大、政协一般干部和其他党外干部交流到主干线任职
去年12月,在新任命的市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中,出人意料地出现了两名非中共党员干部:原从平昌县政协交流到通江县任副县长的任小娟被任命为市文体局局长,原南江县政协副主席兼县中医院院长尹治才被任命为市卫生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两位党外人士同时担任市政府重要组成部门的“一把手”,这在我市尚属首次,在全省也不多见。有关人士称,此举创新了干部选用工作思路、创新了民主政治建设渠道、创新了干部选用监督措施,是真正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开创性意义”。
近几年,全市先后有9名人大、政协干部被交流到主干线任职,有12名党外干部走上政府部门“一把手”岗位,有8名党外干部被提任副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先后交流4名干部到市级部门、县(区)党政机关任职,其中秘书长被交流到市水利局任局长,一专委会副主任交流到通江县任常委、纪委书记。
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把党内、党外的优秀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是市委在选人用人上树立的鲜明导向。而这些被交流重用的干部,也在用优秀的业绩回报着党的宽阔胸襟、人民的殷切期望。
现年37岁的任小娟任市文体局局长已有8个多月了,围绕市委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她大打“项目牌”,上半年全市文体部门争取项目9个,到位资金1464万元;狠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各项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她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党外干部被称为‘花瓶’和‘摆设’,如今从后台走到前台,从配角变为主角,这是市委对党外干部不拘一格的培养和使用。”
与任小娟一样,作为卫生专业人才的尹治才上任以来,努力熟悉全局情况,积极主动开展工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带领4支医疗卫生队赴彭州支援抗震救灾。今年来争取乡镇卫生站建设项目17个,年底可到位资金2亿元;全市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新建100个村卫生室。从部门到全局,尹治才深感“压力”:如果工作干不好,怕丢了党外干部的脸。他表示,将严格按照党员干部的要求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辜负市委对党外干部的重托。
轮岗交流——
部门中层干部不再是最稳定的职场
“一些机关中层干部在一个位置呆久了,领导和同事比较尊重,就自我感觉良好,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淡薄。”市级部门一位领导对如何调动机关中层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有效的竞争氛围颇感头疼。机关中层干部队伍过于稳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储备陈旧,工作缺乏创新与活力,年轻干部缺少多岗锻炼的机会。特别是一些重要部门的中层干部长期掌握核心权力,形成利益格局,容易滋生腐败。
“中层干部交流势在必行,一支过于稳定的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对地方发展不是好事。”对此,市委进行了深入调研,一场大规模的市级部门中层干部交流轮岗提上了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日程。
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机关中层干部及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在机关负责人、财、物管理及行政执法监督等并在同一科室担任同一职务满5周年,担任正副职务累计满6周年或在同一科室工作累计满8周年的,纳入必须轮岗交流对象。交流主要采取单位内部轮岗交流和跨单位轮岗交流两种。市委还明确要求,凡符合轮岗交流条件的,都要及时进行交流,对该轮岗而不轮岗、该交流而不交流的,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对拒不服从组织决定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今年1月,市人事局全面启动机关中层干部及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轮岗交流。该局摒弃传统观念,不划框框,不搞内定,将选拔的职位、条件、程序和纪律等全部公开,实行“阳光作业”,靠实力竞争,凭实绩上岗,变“闭门相马”为“开门赛马”。经过激烈角逐,所有中层岗位和工作人员全部进行了轮岗交流,轮岗率达100%。新调进市编办工作不久、因群众高额推荐票而被提拔的编办党政综合科科长张学金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我来的时间这么短就能得到提拔任用,在新的岗位上我将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努力干好工作。”
轮岗增压力,轮岗添生机,轮岗出活力。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规划和建设局等单位也先后启动了中层干部及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轮岗交流。他们将干部推荐权力交给群众,打破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选人用人弊端,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近两年,市级部门共轮岗交流机关中层干部及重要岗位工作人员300多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