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李仲彬调研返乡农民工生产生活纪实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部门连线

        李仲彬调研返乡农民工生产生活纪实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29】 【作者:监察局】【阅读:】
        align=center> 

          元旦到来,城乡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1月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率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晓春轻车简从深入通江县杨柏乡贾村观村、巴州区大和乡板凳垭村和返乡农民工真情交流,了解他们返乡后的生产、生活情况和今年的打算。

          “关心农民工的生产生活,帮他们找事干、帮他们在家乡创业。”

           穿行硕果满枝的桔园、走过洁净的石板路,李仲彬一大早便来到通江县杨柏乡贾村观村余家大院,10多位返乡农民工一下围了过来,一场真情的交流话题拉开了。

          “小伙子,你先说说,你在哪儿打工?”

          “我叫杨松林,以前在江苏无锡打工,是一级厨师。”

          “不错啊,一级厨师在经济发达地方很吃香的,每月也能挣4000多元,为什么回来呢?什么时候回来的?”

          “去年金融危机时回家,我每月的确能挣4000多元,自金融危机后,我也只能拿到2000多元了,每月的工资少了一半,去年12月24日就回家了。”

          “这几年存了多少钱?还出去吗?将来怎么打算?”

          杨松林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打了近10年工,也存了10多万元钱。外面的经济也不怎么景气,思前想后,我准备用自己的积蓄在杨柏场镇办一个餐馆,还想在老家建一个农家乐。”

          李仲彬高兴地说:“规划好没有?什么时候开业?到时我一定来祝贺!”

          李仲彬的话一下拉近了与农民工的距离,也赢得了返乡农民工的掌声。返乡农民工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

          “李书记,我叫冯伊明,在上海某硫璃厂打工。工厂最红火的时候有60多位工人,每月我也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工厂裁员20多人,我也属于被裁员的对象,我于去年12月11日回到了家。”

          “回家有什么打算?”

          “漂泊了这么多年,还是觉得家里好。回来20多天后,我和同样在外打工的父亲天天都在思考,在家乡干点事情算了。”  

          “打算干点什么呢?”李仲彬关切地问道。

          “我们在打工期间结识了不少搞养殖的朋友,也向他们学了不少养殖知识,想来想去我们商量用自己的积蓄从事养殖业,先搞一两个小池子养殖黄鳝,再建猪圈养殖生猪,以后进一步扩大规模。”“父子联手搞养殖,想法很好,常言说,打仗离不开父子兵嘛,但一定要有技术和特长,还要调查研究市场,有自己的品牌。”

          “李书记,我叫余凯……”

          “李书记,我叫李心坤…….”

          “全村有多少外出务工的农民兄弟?到目前回来了多少?”

          “全村1508人,去年485人外出打工,现在有181人回到家中。”村支书李述立说。

          李仲彬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他深情地告诉返乡农民工,有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巴中的关心、关怀,巴中已迎来前所未有的难得发展机遇,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伴随巴中大交通的形成、大政策的争取、大产业的培育,巴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李仲彬鼓励返乡农民工要有信心和决心克服困难,积极创业。

          李仲彬要求随行的当地党委、政府干部,要把关心返乡农民工的生产生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帮助他们就近找到事干,帮助他们在家乡创业;利用返乡农民工先进的思想、文化、技能、理念,用他们的所学所长,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各级各部门要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就业。

          通江县民胜镇周子坪村正在建设的彩瓦厂机声隆隆,这是苗南乡返乡农民工何强林叔侄俩投资20多万元修建的。何强林告诉李书记,他们以前在西藏拉曲打工,积攒了20多万元,一直想在老家办一个企业。令他们感激的是,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他们特别照顾,在很短时间内就为他们解决好了土地、电力、供水等方方面面的手续,彩瓦厂的建设十分顺利。

          李仲彬说,我们欢迎农民工回乡创业,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为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服好务,要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好的创业条件,让农民工用他们的资金、专长、技术,致富一方百姓,为巴中经济发展作贡献。

          “把如何为农民工服务作为一个新课题来研究,从机制和制度上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细雨纷飞,寒风刺骨。下午3时,李仲彬一行来到巴州区大和乡板凳垭村,在杨成京的农家小院,前来玩耍的10多个返乡农民工为抵御严寒,在院坝中间架起柴火,谈笑风生回忆着一年的收获,憧憬着来年的打算。

          李仲彬的到来,使农家小院更加热闹欢快。

          “谢谢李书记来到我们中间,我们全村967人,常年有271人在外务工,目前已有74人返乡。”村支书李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一个汇报。

          “74人中有多少人找到了活路?”

          “已有40多人就近为村民修房建屋,每天有几十元的收入。”

          “全乡情况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全乡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有3660多人,目前有701人返乡。他们中间有的就近打工挣钱,有的帮家人种庄稼,不少是回家过年看望父母和孩子。”大和乡党委书记祝诗雄向李书记一一道来。

          “这700多人中有多少已找到来年的工作?”

          “有30%。”

          “那70%呢?他们在城里生活惯了,在农村能生活习惯吗?”

          在广州打工的陈波接过李书记的话说:“我们虽然在外打了几年工,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这里有我们的父母、孩子、亲戚,过得习惯。”

          李仲彬点了点头说:“小伙子,你在哪儿打工?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返乡?春节后工作有着落吗?”

          “我在广州当厨师,今年金融危机前,我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金融危机后,我的工资一下降到不足2000元,由于工资低,加之春节想回家看父母,所以就回来了,来年我的朋友已在陕西给我找了一份工作,还是干本行。”

          “我叫孙文福,在北京打工14年了,因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所以每年我都要把庄稼种上后才外出,我是干个儿活的,挣钱也是按天数算,金融危机对我没有什么影响,工作还是比较好找,只是工资没有原来高了。”

          从宁波返乡的民工孙瑞东说;“我们的企业裁员达到40%,因为我是技工,所以才留了下来,但工厂不景气,交了每月的水电、房租,我每月的工资仅余下几百元钱了。说实话,这几年,家乡变化大,与外面已没有多大差别,心里真的不想再离乡背井了,但娃娃要读书,又不得不到外面打工挣钱。”

          李仲彬说:“小孙,不错,在外面打工你有能力自己租房,说明你干得不错。我们就是要靠自己的劳动,从租房到买房,再发展到有自己的企业,从而实现小康生活,每个农民工都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

          随后,李仲彬和返乡农民工一一对话,并细心听取、记录返乡农民工对党委、政府的要求。返乡农民工异口同声地告诉李书记,来年他们还是要外出打工。

          李仲彬说,我市是一个劳务大市,每年在外务工的人数达到100多万,全市每年的劳务收入达到了50多亿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如何为农民工服务作为一个新课题来研究,要从机制和制度上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比如子女的教育问题、看病难问题等。各级党委、政府要引导和教育返乡农民工管好用好资金,实现扩大再生产;要优化服务环境、政策环境、金融环境,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信息,为创业提供方便,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

          夜幕降临,李仲彬同返乡农民工一一握手,真诚祝愿农民工朋友和家人新年快乐,早日就业。

          穿过人群,李仲彬特地来到在山西砖窑务工的56岁返乡农民工彭玉生身边。拉着彭玉生满是冰裂口的双手,李仲彬动情地说:“刚才听了你每天早上三点钟就起床,晚上九点才能休息,每天工作18个小时,每月工资才1700元的事后,我心里非常自责也非常难受。政府给你解决了一点资金,你年龄也大了,来年就不要再到砖窑厂干了,在家把庄稼种好,把房屋整治一新,再改善一下生产生活条件。”

          发自肺腑的一席话,赢得了返乡农民工的热烈掌声和交口称赞。

          挥手告别间,“新年快乐”,“一路走好”的祝福声在山间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