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民情专递以来,共有19条意见、建议成为区委常委会的决策依据;无论问题在哪一级解决,都要做到“民情民意事项办复率100%”。
彭树英是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的居民,日前,包括她在内的社区80多户居民领到了区政府补发的补贴。“在我们社区,反映的事情真有人管。”12月16日,彭树英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事发今年年初,成都市在创建卫生城市工作中要求三环路内居民停止烧燃煤,并提出:目前仍在使用燃煤的居民,改用煤气罐,政府每月给每户一定金额的补贴。
于是,彭树英等社区80多户居民改用了气罐,然而,到6月首次领取补贴时,名单上却没有他们的名字。
群众的意见引起了民情专递员张永林的注意。通过区委会的研究和再次张榜公示,最终,彭树英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的意见通过民情专递员反映到社区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彭树英说。
民情专递员是如何产生的?--他们是社区不同群体的代表
成都市武侯区有56个社区,每个社区根据规模大小配备社区干部3到5人。以面积最大的晋阳社区为例,拥有11000户群众,近3万人,社区干部仅有5人。
在这样的环境中,仅有的几名社区干部如何更好地了解整个社区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如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做好群众意见上传下达的工作?“民情专递员”这个新的角色,在武侯区委组织部党建工作创新中诞生。
“民情专递员”,实际上是专职的义务工作者,没有工资,每个月只有150元的电话补助。担任这个角色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以本人自荐和群众推荐的方式,经社区投票选举产生;选出来的人必须热心为群众服务、群众认同度较高,实行一年一聘一考核。职责是通过民情家访、民情专线、民情专递箱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并做好政策宣传、解释等工作。
两委委员、党组织成员不能兼任民情专递员。“因为他们本来就有民情专递的职责,选出来的民情专递员应该是一股新的力量充实到社区群众服务中。”区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陈志楼告诉记者。
陈祖恩是西南民族大学退休老教师,家住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的玉林街。陈老师是个热心人,哪家有什么事情他都愿意帮个忙、搭个手。听说社区在招聘 “民情专递员”,陈祖恩就去打听了一下。“这个 ‘民情专递员’就是帮助社区收集老百姓的意见,让社区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我觉得这个好,自己虽然退休了,但也想为大家做点事情,就报名参选了。”
社区党总支书记杨金惠告诉记者:“陈老师很积极,我们看了他的条件,觉得他是西南民族大学教师,而那个小区的住户都是西南民族大学退休的知识分子,陈老师在他们中有威望,所以就聘用了他。”
陈祖恩所在的玉林东街社区,和他一样经过自荐和推荐、民主投票产生的民情专递员,共有4名。他们分别是该社区4个不同类别群体的代表。
民情民意是如何传递的?--从社区到街道再到区委
每周一,陈祖恩等4位民情专递员都到社区开社区民情分析会,对搜集到的本周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整理上报社区,并和社区党组织成员、居委会成员一起分析民情。
记者在 《民情专递工作实务手册》上看到,民情专递和解决的路径是这样的:对民情专递员反映的情况,社区能够解决的,在社区解决;社区解决不了的,上报街道党工委,并由街道交办给相关部门处理;如果街道解决不了的问题,上报区委研究。但无论问题在哪一级解决,都要做到 “民情民意事项办复率100%”。
彭树英等80多户居民反映的问题就是民情专递员搜集到情况后,经过社区、街道上报到区委研究解决的一个个案。
陈祖恩当了民情专递员以后,收集到的第一个意见是,他所在的西南民族大学宿舍区独身的退休老教师居多,如果老人一个人在家时犯病都没有人知道。陈祖恩把这个意见反映给了社区,社区为此专门开了一个会。
“陈老师把这个意见反映给社区后,我们觉得问题不容忽视,就在社区开了一次党员动员大会,动员党员和志愿者们主动‘承包’这些独身老人,每个党员志愿者每天都要去看看‘承包’的独居老人,有情况及时向社区反映。”玉林社区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于是,54个党员志愿者与社区37个独居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他们每天都会留心自己要关心的老人,看看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我这样做每天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就是楼上楼下,但这样一来,大家对这些老人就放心多了。”一名社区党员志愿者说。
民情专递队伍是如何壮大的?--规范运行引来306名民情专递员
民情专递员搜集到的民情能有效上传下达,得益于《民情专递工作实务手册》、民情专递议事规则、事项办理等9项配套制度。民情收集、服务落实、监督评议3个工作阶段和反映、办理、反馈、评议、回访等5个处理环节,确保一事一记、一事一议、一事一馈。
在玉林东路社区,记者看到,民情民意登记表、民情民意办理情况反馈意见表、监督评议情况登记表等三本厚厚的册子,记录着该社区实行民情专递制度以来群众反映的事情办理的情况,其反映的问题、涉及的社区、解决办法和措施等,每一项都清晰明确,分类解决。
正是在这样规范的运行下,在成都市武侯区,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民情专递员队伍,全区目前已达306人。同时,他们还不断延伸民情专递的内涵,101条24小时民情专线、181个民情专递箱等便捷渠道,建立起立体式的民情专递渠道。
依托民情专递工作平台,武侯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听取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如教育惠民措施的出台,就妥善解决了15000余名外来农民工子女读书难的问题。此外,在制定充分就业区和平安区创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标准化建设等重大惠民利民政策和措施时,民情专递这一平台也将群众的声音传递到了决策部门。
今年武侯区开展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以来,共有19条民情专递员的意见建议成为区委常委会的决策依据,建立起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渠道,使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更加贴近民意。
新年很快就要到了,玉林东路社区民情专递员的新一轮次选举也很快将拉开帷幕了。今年报名的人很多,但陈祖恩老师还是准备参选,因为他觉得,自己有信心把民情专递员的事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