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督员在作风整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扎实推动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全县聘请作风监督员136名,其中,县委聘请老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30名,对全县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近三个月的实践证明,县委作出的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作风建设监督员在干部作风整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效推动了作风整顿工作落实。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中,各位监督员深入各级各单位,采取明察暗访、座谈质询、参加会议、通报情况、提出建议等方式,帮助各级班子和个人查问题、添措施、助整改,充分发挥了监督和推动作用。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作风监督员来自各个方面,代表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一方面把县委对干部作风整顿建设要求向群众传达下去,另一方面把老百姓的意见建议收集上来,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搭建沟通的渠道和平台,使人民群众加深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三是进一步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作风整顿建设,就是要把各级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找出来,并切实加以整顿和纠正,作风监督员在不同的岗位,通过不同的方式,征求民意,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对症下药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干部作风整改,不仅推动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也促进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四是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作风监督员的有效监督,促使各级各部门一切工作服从于作风整顿建设,一切工作围绕作风整顿建设抓落实,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县委的总体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惠民连心行动,抓实当前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作风监督员是县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眼镜”,从群众的角度,把基层和部门的问题看得更准;是县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拐杖”,使干部作风整顿建设,能够更加稳扎稳打落到实处;是县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延伸的“手臂”,全县100多名作风监督员把领导小组的决策和要求传达贯彻到全县的各个层面,掌握民情民意,反映工作动态,为县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领导小组提供了大量的决策依据,为县委抓实全县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干部作风包含方方面面,干部作风形成来自方方面面。对干部队伍中在客观环境、特定制度下长期形成的诸多不良作风,必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一是县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了涉及干部作风问题的各项专项治理,如在制止宴客敛财问题上,县委、政府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严格解剖,重点查处,基本遏制了领导干部请客敛财风;在打牌参赌问题上,县委、政府明确规定严禁在工作时间和公共场合同下级和管理服务对象打牌,不能影响家庭团结和损害单位形象;在处理私改乱建问题上,县委、政府的决心是大的,措施是有力的,去年下半年组织专班、抽调专人,对包括城乡结合部在内的私改乱建问题的专项清理正在进行中;在整治网吧上,县委、政府下决心从堵住源头上抓,我亲自带队,多次组织公安、工商、税务、文体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但从源头上治理的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网吧整治亟待加强,这不仅仅是平昌一个地方的问题,这与网络管理体制有关。上述这些问题,县委、政府将根据群众的反映,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开展重点整顿。二是必须继续解决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此次干部作风整顿,虽然各部门把涉及本部门自己的一些问题解决了,但是面上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如监督员提出的公车私用、城乡结合部的私改乱建、对“一把手”的监督等问题,为什么没有管好,说到底就是有关部门的作风没有到位,部门解决不了的,县委、政府就要牵头解决,纳入今年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来抓。三是对作风建设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一个国家和地方没有正确的舆论引导,那里绝对是一个乌烟瘴气的环境。无数事实证明,要有一个好的社会风气,人们的思想才能健康向上,各项事业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所以,作风建设监督员在监督过程中,对老百姓的意见和反映,一要进行正确的筛选,二要找相关部门进行认真核实,三要将核实后的情况向老百姓及时回复,四要多向老百姓宣传政策,搞好教育引导,尽量消除各种误解。
三、高度重视监督成果的运用
对监督成果的运用,也是转变作风的体现。县委将认真研究作风建设监督员反映的问题。当前,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对部门“一把手”进行谈话。由县委书记、县纪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共同找部门“一把手”分别谈话,把存在的问题明确地指出来,必须限期改正。二是开展转变职能延伸服务活动。县委即将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县级部门为基层和群众办事、服务,要进行承诺;各乡镇要学习和借鉴江口镇便民“110”和驷马镇“三个三”服务模式,切实转变乡镇职能、延伸服务到村,做到利民便民为民,真正让群众在作风整顿中得到实惠。三是继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对单位“五费管理”、干部打牌参赌、干扰执法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强有力措施迅速加以解决,对顶风违纪者,必须严肃予以查处。
四、构建干部作风监督的长效机制
干部作风建设贵在坚持、难在坚持。要解决干部作风问题,必须把总体要求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既抓住重点,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立足长远,着力构建长效机制。除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强化干部管理、健全群众评议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制度、深入推进“阳光”党务政务、扎实开展“惠民连心行动”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外,还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作风监督员制度。县委将专题研究如何完善监督员制度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应抓住三个方面:一是规范和完善制度。作风建设监督员要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基层干部中聘请,由县委颁发聘书,实行持证上岗,监督员工作要进一步规范程序,落实责任,明确职责。二是为作风监督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通过列席县委“三会”等,搭建参与平台;明确监督职责和范围,搭建监督平台;参阅县委、政府的有关文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搭建工作平台。三是作风监督员要履职尽责。一要知情,要通过网络、报刊、电视、文件、会议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和掌握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包括形成的过程、内容及实施中的反响、效果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要深入基层群众,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明查暗访等形式,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摸清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等,这样才能为县委提供更多更好的决策依据。二要明政,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党务政务的运转程序,让群众知晓的,自己要首先知晓,以掌握监督工作的主动权;三要参与,积极参加相关的会议和活动,深入群众,深入县委、政府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之中,掌握全县大局,只有真正的参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监督才有针对性;四要监督,要把上级党委、政府的决议决定、重大工作部署等落实情况作为监督的重点,把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工作落实情况,作为检验干部作风是否切实转变的重要标尺。要将基层和群众的真实看法、意见建议,及时、公正、客观地反馈上来,达到县委的决策与群众的意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