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工作。如何确保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收到实效,努力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干部作风,关键是要全面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围绕群众的愿望、着眼群众的利益来定位干部作风整顿建设,依靠和发动群众把干部作风整顿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一、依靠群众是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必然要求
干部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信念、道德品质的具体体现。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肩负着重要使命,其作风如何,既关系到一个地方和部门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群众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导向性,因而也总是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作风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民心向背问题。干部作风好,人民群众就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就密切;干部作风不好,人民群众就反对,党群干群关系就要受到损害。在长期的干部作风建设实践中, 我们党都始终站在关系民心向背和民生福祉的高度来看待干部作风问题,始终把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始终注重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来推动干部作风建设。从新形势下的干部作风现状来看,目前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诸多不良风气,根源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漠视群众、脱离群众,不仅损害群众利益,而且伤害群众感情。是背离群众还是面对群众,是联系群众还是疏远群众,这是决定干部作风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则和基本前提。脱离群众、关起门来搞干部作风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和效果;只有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干部作风建设才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获得无穷的动力源泉,也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注重发挥群众在干部作风整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从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中把握作风整顿建设定位。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展现在群众眼中,无时无刻不受到群众的密切关注,因而群众对干部作风问题最有发言权。要把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参与权和决定权交给群众,从群众的反映和呼声中看问题,从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中找差距。群众最不满意的作风,就是我们要整顿的作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在作风整顿建设中,们就干部作风问题向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民营企业、老干部和村(居)代表进行了座谈走访,收集了528条意见和建议。通过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基本掌握了我县干部作风状况,在此基础上把解决真心为民、精神状态、工作落实、奢侈浪费等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明确了凝聚人心、纯正风气、塑造形象、促建和谐的目标任务,使我县的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群众的监督和督促中增强作风整顿建设力度。群众对干部的作风具有一种主动的监督意识和潜在的监督动力,依靠群众推动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关键是要发挥其在监督方面的特殊作用。在作风整顿建设中,我们着力在加强群众监督上下功夫,创新群众监督方式,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不断增强作风监督实效。一是建立作风监督员制度。在全县范围内聘请100名作风监督员,根据职业特点、工作经历、年龄结构等把作风监督员分成5个小组,明确了作风监督员的监督职责和任务分工。作风监督员采取公开质询、评议、视察等方式对干部作风进行监督,随时向县委和县作风整顿办公室反馈监督情况。二是加强群众投诉工作,在县作风整顿建设办公室开通并对外公开投诉电话,在“平昌廉政网站”设立了《举报中心》栏目。对所有群众举报投诉,坚持有诉必接、有诉必核,严肃查处违纪违规典型案件。三是积极推进“阳光党务”建设。把“阳光党务”工作与作风整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县委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将本部门作风整顿建设情况包括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问题剖析整改等向社会全公开,从而始终把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从群众的评判和评价中检验作风整顿建设成效。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干部作风的好与坏,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和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因而只有让群众来评判和检验干部作风才最准确、最真实、最可靠。要建立作风建设评议机制,让群众对干部作风状况进行全面测评和准确评价,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成效如何,一切都要交给群众来评判、由群众说了算,群众满意的就坚持,不满意的就纠正。要坚持以为民为导向推进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把作风整顿建设成效转化为亲民的感情、利民的举措、惠民的行动,在为民办事中开展作风建设,通过作风建设来为民谋利,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带来的实惠。在作风整顿建设中,我们把实施“惠民连心行动”作为改进干部作风的重要抓手,以10件惠民实事为重点,要求各级干部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检验作风整顿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从而带动和促进了全县各级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三、积极推动群众全面参与干部作风整顿建设
解决广泛性问题,激发群众参与作风整顿建设的热情。依靠群众推动干部作风整顿建设,首先要发动群众参与干部作风整顿建设,让群众乐于参与、主动参与、认真参与。要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发挥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深入宣讲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及时通报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进展和成效,营造有利于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舆论氛围;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注重了解群众对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整顿前就干部作风问题征求群众意见,整顿中就问题剖析整改情况征求群众意见,整顿结束后就作风整顿成效征求群众意见;要着力树立正反典型,形成群众对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激发群众参与作风整顿建设的热情。
解决实效性问题,拓宽群众参与作风整顿建设的渠道。在作风整顿建设中,要正确引导群众的参与热情、有效发挥群众的重要作用,关键是要为群众搭建参与的平台,使群众的意见有地方发表、群众的诉求有渠道表达,形成群众参与与作风整建良性互动的格局。要搞好民意调查,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准确掌握群众在干部作风方面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来查找干部作风问题;要加强信访举报,通过设立并对外公开举报电话或投诉信箱,及时受理群众对干部作风问题的举报和投诉,围绕群众的举报和投诉来加强作风督查;要做好群众评议工作,通过问卷评议、集中评议、作风监督员评议等方式,全面收集群众对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围绕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来整顿和改进干部作风。
解决长效性问题,健全群众参与作风整顿建设的制度。要真正依靠群众来推动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并完善群众参与作风整顿建设的制度机制,逐步形成群众参与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长效态势。要建立联系群众制度,通过建立群众联系点、落实干部联系责任、定期开展联系活动,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增强群众参与作风整顿建设的自觉性;要建立群众监督制度,健全监督网络,畅通监督渠道,认真处理并及时反馈群众来信来访,注重以个体化监督引导和带动整体性监督,增强群众参与作风整顿建设的积极性;要实施阳光整风,把作风整顿建设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向群众公开,让群众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情况,增强群众参与作风整顿建设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