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问题奶粉主要问题集中在原料奶的收购、储存环节。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添加到原料奶中,钻的是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漏洞。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这一方法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凯氏定氮法,是指通过测量氮元素的含量,并利用氮元素与蛋白质换算系数,来计算乳制品中所含蛋白质总量的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所有含氮物质均被统计成蛋白质总量。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一旦被掺入乳制品中,就可以提高氮的含量,造成原料奶蛋白质含量虚高。而其价钱,只有蛋白原料的五分之一。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就钻空子,在奶液中添加三聚氰胺,误导为“蛋白精”。这也暴露出我们在食品质量监管中存在重大安全漏洞。
三聚氰胺是如何流向奶制品加工企业的
据初步调查,一些小企业采取委托大企业加工生产,或者直接采购大企业产品改换包装出售,销售去向很难跟踪,这是三聚氰胺流向食品市场的监管死角。从奶站看,目前多数乳制品企业自建奶站比重小,大多数为个体奶站,相当一部分奶站证照不全。同时由于企业扩张太快,争夺奶源问题比较突出,容易出现漏洞。我们要求国内三聚氰胺生产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产品销售流向的控制,并在三聚氰胺新包装袋上明确标注“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业和饲料业”。另一方面,配合有关部门整顿规范奶站。
目前的管理难点在哪里
目前,管理难点是解决鲜奶收购。一方面要尽量多收,尤其要按原订合同兑现;一方面要严格质量检测,防止含有三聚氰胺的鲜奶混入。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做好乳制品行业整顿规范的同时,督促和指导企业在原料奶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采取严格措施。严格加工工艺、设备管理和环境条件,严格质量保证体系。对于经检测合格的新出厂产品,由企业在商场、超市等设立放心安全专柜,促进产品销售,以尽快恢复消费者的信心,重塑国产奶制品形象。
鲜奶和奶制品质量检测是目前乳制品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检测设备不足。绝大多数企业缺少检测三聚氰胺的仪器,对原料奶、产成品的检验要委托少数专门机构承担,样品多、效率低、耗时长。二是检测技术单一,检测成本较高,检测速度慢。一个批次的检测需要2至3个小时才能得出结果,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影响。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研发奶制品中蛋白质和三聚氰胺含量的快速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