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 贺国强
开展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要严格执行纪律,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确保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以及其他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要把监督检查作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手段。从2008年11月底至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以何勇同志为组长的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直接指导下,监督检查工作有条不紊、深入扎实地展开,广泛深入地宣传了中央精神,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在项目申报审批、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防止了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发生,有力促进了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和顺利进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从监督检查各个层面的工作看,一是领导小组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通过召开会议和实地考察调研等,切实加强组织协调、综合指导和督促检查,有力地保证了监督检查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及时制定有关政策,下发有关文件,有力地保证了监督检查工作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严把投资使用方向、下达方式、项目选择、下达进度四道关口,保证了中央投资安排的质量和进度;财政部按照投资计划和预算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和财政财务管理,保证了中央投资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审计署积极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对中央投资项目的分配、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进行全程审计,尤其是对重特大投资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问题,保证了中央投资的依法合规。二是两批各24个中央检查组深入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对去年新增1000亿元和今年新增1300亿元中央投资落实情况进行了两轮认真细致的检查,有力地推动了监督检查工作全面而深入地展开。各检查组全面了解被检查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情况,推动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监督检查体系,建立中央检查组与地方的协调配合机制,围绕中央要求的重点检查内容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了一些不规范问题。三是中央有关部门积极履行在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中的职责,一方面抓紧做好项目规划立项资金划拨工作,严格有关审批、核准、备案程序,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加强对本部门及所属系统落实中央政策措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例如,国土资源部开展了“保增长保红线”专项行动,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保证了依法依规用地;环境保护部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境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增长,加快推进治污工程、结构调整和环境监管三大环保措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等问题易发多发的环节作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管。铁道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人口计生委、质检总局、民航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组建了专项检查组,深入项目所在地进行了检查。中央纪委、监察部有关派驻机构和有关部委内设纪检监察机构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协助所在部门成立监督检查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加强监管工作的规章制度,组织力量对所在部门负责的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进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顺利实施。四是各省(区、市)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监督检查。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会议传达中央精神,迅速建立监督检查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加强监督检查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深入省(区、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县认真开展监督检查,保证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在各地的有效落实。从监督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效看,一是通过监督检查,广泛深入地宣传了中央精神,促进了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二是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转发或分解新增中央投资计划并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保证了扩大内需工作进度;三是督促指导各地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积极开展层级督查;四是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在项目申报和审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规范问题,防止了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五是了解和掌握了基层在扩大内需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政策性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参与监督检查工作的同志特别是中央检查组全体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恪尽职守、埋头苦干,雷厉风行、连续作战,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
全面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央政策措施的作用逐渐发挥出来,效果开始显现。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了回暖迹象,形势比预料的要好一些。一是国民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39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保持增长,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夏粮长势较好。二是国内消费需求比较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9%,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一季度汽车总销量达到267.88万辆,居全球第一;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8.2%。三是投资增速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和第四季度分别加快4.2和6.4个百分点。四是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占比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势较强。五是保障民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分别增长11.2%和8.6%,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六是社会信心得到提振。全国企业景气指数降幅明显收窄,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上季度提升6.5个点。实践证明,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的,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是有力有效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从国际上看,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和蔓延,世界经济衰退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实体经济恶化超出预期,近期在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又使严峻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复苏可能经历较长和曲折的过程。今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0.5%-1.5%;世界银行预测世界经济将下降1.7%,比去年12月份的预测下调了2.6个百分点;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将下降1%-2%,相应的世界贸易量将下降9%。从国内来看,虽然目前一些行业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但是前景还不够明朗、不够稳定,不可预见的因素还很多。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4.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减少20.4%,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回升乏力,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很大困难。由于经济运行困难增加,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巨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可能增加。
应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央确定的决策部署和一揽子计划贯彻好、落实好。中央的一揽子计划既立足当前度过难关,又着眼长远增加发展后劲,是一个扩大内需、调整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相结合的计划,是一个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相结合的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内容。比如,中央制定并实施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物流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进家电、农机等下乡,出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实施办法,推出了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八项措施,等等。只有把中央一揽子计划落到实处,才能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才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一定能够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是保证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实行监督关口前移、全程跟进,有效防范违纪违法行为和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中央交给的这项重要任务完成好。
积极探索和把握规律,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水平
目前,去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今年新增1300亿元投资也已基本下达到地方、陆续开始实施,第三批中央投资也即将下达。今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将达9080亿元,全国新增贷款将在5万亿元以上。为保证政府投入,中央安排财政赤字9500亿元,其中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2000亿元。随着中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