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副教授冯相红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4期发表文章,探析新时期的官德建设面临困难的原因。
我国目前官德现状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某些掌握着公共权力的官员在权力运用方面的不道德。
第一,社会大环境影响官德建设。首先,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许多官员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其次,个别官员的作风不好,也直接影响了整个官德建设。如果腐败官员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必将对清廉官员产生巨大伤害,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再次,我国公民的现代公民意识缺位也是官德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道德是靠舆论来维系的,这需要公民具有现代公民意识。而我国公民的特点是,臣民意识残余比较多,“官本位”意识还比较严重,公民的政治参与不论从热情还是从广度来说都还比较低,对于涉及不到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态度比较冷淡,这使得我们的官德建设缺乏应有的坚实的舆论基础。
第二,体制的不完善为一些官员道德失范开启了方便之门。西方政治哲学认为,制度建设的前提假设是人性本恶,因为人性本恶,所以在政治权力的配置上应该设计较为完善的制度,以防止权力的滥用。而我国传统的政治前提假设乃是人性本善,所以我国传统社会中重人治,而缺乏法治,缺乏完备的制度设计。我国官员在运用权力的时候,更多的是靠道德良心制约自己的行为,缺少严格的制度规制人们的行为。在这种只靠“应该”,而缺乏“必须”的状况下,在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诱惑下,某些官员的道德失范就从可能变成了现实。
第三,官员道德评价机制不完善。良好的道德评价机制能够使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得到肯定,受到社会舆论的赞扬;使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承担舆论压力,付出代价。我们现在的官德评价机制是不完善的,在某些地方,那些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而对工作又兢兢业业的官员不但得不到重用,反而受到冷落,被“边缘化”;相反,那些善于曲意奉承而政绩平平的人却能够飞黄腾达。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不能发挥官德评价机制应有的正面作用,反而会鼓励不道德行为的存在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