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成绩罗列那么细干什么?你对问题的分析呢?我们要听的是这个!”9月27日上午,温州乐清的一名副市长刚埋头做完报告,当场遭人质疑。 而有个副市长说,“这是我工作没做到位”,现场就响起掌声……这些场景发生在温州乐清市,并进行了电视和网络直播。这是当地人大谨慎发动的一次围绕“权力监督”的改革。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强称之为“广场政治”。(11月1日《南方周末》)
“广场政治”是对人大监督公开化的一种形象说法,是贯彻落实《监督法》关于公开原则的有效举措,是监督形式的创新之举。倘要说说它的好处,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增强监督力度。加强对政府和“一府两院”的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缺乏公开监督,因而监督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现在将监督置于阳光之下,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扩大了,对干部的评判权和监督权也提高了。权力监督+群众监督,无疑会使监督的力度大大增强。
二是有利于促进干部依法行政。推行“广场政治”,将干部“面对”广大群众,让他们当场演出,其唱工与做工如何,谁是真好汉,谁是假把式,大家看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来,那些不认真履职、不依法办事的干部,无形中感到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那些但求无过的太平官、无所事事的阿混官,也就“太平”不了,“混”不下去。
三是有利于促进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各级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它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如吴邦国委员长指出的:“人大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组成人员要实施有效监督,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把开展监督活动、作出相关决议建立在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之上。而“广场政治” 正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好平台 。
乐清人大常委会将监督形式公开化,常委会审议公开化,这是一项制度创新,也是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有益尝试,对促进政府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事业心、责任心,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这样做对人大常委会来说,不仅是一种与时俱进,自我加压,而且对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思想不解放、工作不扎实、作风不深入 ,乃至脱离民众、脱离实际,那么,无论如何“广场政治” 是兴不起来,也是推不开去的。(沈仰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