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立防治政府投资工程腐败的新机制之一
有人曾把管理政府工程当做“过手三分肥”的“香饽饽”,攥在手心就不愿松手;也有人认为这是“烫手的山芋”、“多事”的领域,碰不得,摸不得,因为政府工程也一度是腐败的高发区,有不少干部因此而倒下。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深圳市也曾受此类问题的困扰。
必须改革政府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模式!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应运而生!负责除水路、公路以外的大部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实行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现场监管、统一竣工验收。
几十项政府工程统一由一个部门来管,是否会变分散腐败为集中腐败,变“小老虎”为“大老虎”?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消除了人们的疑虑:五年负责130多个项目,总投资660多亿元,完成180多亿元,通过招标竞价、技术攻关和资源调配等,节约建设资金高达64亿元。不仅为纳税人节省了成本,而且没有一项工程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拖工期,没有发生一起工程质量事故,没有出现一宗工程腐败案件,没有倒下一名干部。
难道他们个个是“圣贤”,是“金刚不坏体”?“当然不是。是制度、机制使然,是行之有效的工程建设和廉政管理制度创造出的‘工程集中管理、权力高度分散’的机制使然。”谈到用制度防治建设工程领域的腐败问题,深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谭国箱颇有心得。
管理高度集中 权力高度分散
工务署每年完成近百亿投资,找到署长要个项目,还不能关照一下?关照不了!因为在工务署,谁都无法决定把工程给谁或不给谁。
经过多年改革,深圳的招投标制度已经日臻完善。所有政府项目的立项、投资由发改委决策审批。而立项后的工程发包、材料设备采购,一律要到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投标。工务署所能做的事,就是制定招标文件,而招标文件要由署招标委员会集体决定招标条件,哪个人说了也不算,只有规则说了算———
符合资质的都可以来。
“有关系的可以来,没关系的也可以来;认识的可以来,不认识的也可以来,不用到工务署找署长。所以环境变了,干工程根本不用求人。”建筑工务署署长姜建军如此形容。
评标过程中,工务署的人不能参加,评标人是从专家库里随机抽取的。
标底公开,最低价中标。招标现场有录像,所有行动受监控。只要在所有投标人中报出最低价,这个项目就是你的。标书当场撕开,所有人都能看到,专家也难以搞腐败。
“有人说你们工务署管130多个项目,660多个亿,别人还不天天来找你?还不把门槛都踩断了?”姜建军说:“在严格的招投标制度下没人来找我,我们这里清静得很!办公楼很难见到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影子。”
想搞猫腻“难于上青天”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