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近日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对今后5年的反腐倡廉建设作出总体安排。5年的目标为: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
为达致5年目标的完成,《工作规划》在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诸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中央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勇气和决心于斯体现,相信能让人们对5年之后的政治风气和社会景象充满期待。
正如舆论已经看到的,《工作规划》少见地将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未来5年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标准之一。人民群众期望看到防腐反腐框架和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形成,因为唯有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和监督制约,才可能有效预防腐败的发生。
社会生活的经验告诉人们,所有对制度、机制、体制建立与完善的期待,归根结底落实于对腐败蔓延趋势的有效控制和腐败频度的切实降低。公职人员腐败是全世界所有形态的政府深感头痛的难题,毫无腐败、绝对廉洁的政府大概是一种理想主义状态,腐败发生的频次和程度是评判政府廉洁水平和防腐能力的根本标准,通过一系列行为规范的建立、机制体制的创新,将腐败控制在一定的低频度,人民就会对政府的廉政水平有高的满意度。
腐败是社会的痈疽,所以我们把反腐败视作一场剜除痈疽的手术。中国的反腐败一直没有停歇,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重拳出击,成果世所共见。目前,我国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法律法规、制度框架、机制体制等已初具规模,但鉴于反腐败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及社会转型期的现实特点,腐败仍呈蔓延之势,少数情况下人们甚至听到反腐课题上的悲观叹息。
人民群众的感受是反腐的晴雨表,反腐的一切努力,最终体现为人们对政治风气满意不满意。从根本上说,反腐败就是降低腐败发生的频度,因此,有必要对腐败的状态进行评估,对腐败可能达到的程度进行预测,未来反腐工作的成效,将建立在与目前腐败状况的比较之上。我们所建立的制度框架、制订的法律规章、革新的体制机制,是否是对目前腐败问题的有效疗治,有赖于实践评定。
反腐败,说到底就是改革权力,改革权力控制资源的体制本身。这样的改革总是艰难的、复杂的,绝非“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5年的时间是否足以使腐败问题得到根本有效的控制,实践将作出回答,但无论如何,能够让人民看到腐败发生几率确实降低是必要的。为此,5年规划的落实,要不断比对各项工作目标的进展情况,更要时刻不忘人民群众的感受才是最后的评价。提高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水平,既是人民政治权利的实现和政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制约权力、减少腐败几率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