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的六项任务中,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处于第一位,其中又突出强调对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领导机关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部门,肩负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地市和厅局以上领导机关的思想作风和廉政勤政善政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这就决定了领导机关在党风廉政教育上要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领导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既有部门的特殊性,也有世情、国情、党情的大背景下的普遍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大潮的冲击和多元化意识形态浸染所导致的社会道德滑坡,还有社会收入差距扩大所引发的心理不平衡,都必然反映到党内来。领导机关掌握着重要的公共权力,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权钱交易的需要和可能同时存在,发生大案要案的风险不能低估。同时,由于存在用人和进人上的不正之风,有些干部违反政治纪律的现象时有所见,这影响了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质量。因此,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不仅需要有更扎实的工作,也需要有迫切感。
通过坚决惩治腐败,达到教育大多数的目的
通过分析一些案例,可以发现,有的腐败分子或因群众直接向执纪执法机关举报,或因涉及其他大案要案被牵出来,但他们的有些问题,其实早就被察觉了。但单位领导的本能反应大都是“保”和“捂”:一是宁可信其无,不愿信其有,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内部处理代替执纪执法;二是在允诺不记档案、对外保密的前提下,要求其自找接收单位调离。
这种做法的危害是很大的。首先,一些搞权钱交易的领导干部即使被“捉住了手”,也能不受惩罚地安然脱身,只能助长这些人的侥幸心理,他们顾忌越来越少,胆子越来越大,有的人就是这样由小贪发展到大贪。其次,这种“姑息养奸”对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危害更大。不坚决惩治腐败,就是在某种程度上纵容腐败,不仅不能还广大干部群众一个公道,而且会成为对干部的一种错误导向。第三,一个单位发生腐败案件,根源固然在腐败者自身,但也和环境、气候、土壤条件分不开。因此,惩治腐败的过程,既是加强廉政教育的过程,也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的过程。
通过抓苗头,突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
“注重预防”是《工作规划》的一大特点。而首要的预防措施,就是要抓住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党风廉政教育。例
如,有的领导干部吹吹拍拍、弄虚作假;欺上压下、嫉贤妒能;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种现象用群众的话说是政治品质不好,从根子上看是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出了问题,价值取向出了问题。还有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方式与身份不相称,开支与收入不相称等等。对这些苗头性问题进行告诫,是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任务。
还有,领导干部的个人交往,看起来是私人问题,但作为重要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又不能完全看做私人问题,有些干部的思想变化,就是从交友开始的。一位在纪委工作多年的同志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喧哗与骚动中,要特别警惕三种人:一是官不大特能办事的,二是挣钱不多特能花钱的,三是不太熟悉特能套近乎的。因此,教育干部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坚持择善而交,也是抓苗头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
维护政治纪律,是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为世界上唯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国,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美国有位教
授曾说过,对付中国比苏联难得多。西方搞垮苏联只用了“西化”、“分化”这“两化”,但要搞垮中国至少还要再加上“四化”:一是让中国的老百姓对政治“淡化”;二是让领导干部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腐化”;三是把党的领袖“丑化”;四是使马列主义在多元化意识形态包围中“溶化”。这“六化”的关键是改变旗帜,核心是动摇我们共产党人的“四信”,即信仰、信念、信心、信任。因此,党风廉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领导机关的领导干部,一言一行,都要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放在第一位,在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背景下,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方式中,坚持为党的理想和宗旨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增强干部抵制诱惑的能力,是廉政教育的重要功能
领导干部能否抵制住诱惑,自控能力非常重要。面对金钱、美色等诱惑,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会义无
反顾地断然拒绝,有的人出现瞬间的动摇甚至犹豫,也是不奇怪的。关键在于他的自控能力能否战胜诱惑。对诱惑的抵制,也是一种智慧。有的领导干部和不法商人称兄道弟,大搞权钱交易,天真地以为这些铁哥们儿和铁关系一定不会出卖自己。其实这中间只有利益和交易,大难临头时,每人首先想的都是如何保全自己。这些年来被查处的一些高级干部,受贿的巨款多是私人老板送的,关键的受贿证据几乎都是那些行贿的老板提供的,就是一个明证。因此,一个理智、清醒的领导干部,对诱惑的抵制,也来自对正反经验冷静对比后的准确判断。当诱惑被撕掉了迷人的外衣,诱惑力就会大大减弱,甚至完全丧失。
因此,党风廉政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增强领导干部抵制诱惑的能力。在这里,需要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的综合作用,做到让干部入脑、入心,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强调作表率,发挥廉政教育的激励作用
党风廉政教育,包括廉政教育,也包括勤政善政教育,还包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作表率。
领导干部首先要作发展党内民主、团结共事的表率。搞好各级党政一把手的团结,或者一、二把手的团结又尤为重要。因为出现在这个层次的团结问题对工作影响最大。解决团结问题,必须从思想上解决几个认识问题。首先,由于人们经历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其次,和谁搭班子,是组织决定的。因此,和自己不能选择的人合作共事,是你必须面对的各种工作挑战之一。第三,遵守组织原则、按照正常程序、在规定场所,为了工作而展开思想斗争,不属于团结问题。只有那些违反上述原则的小动作,才产生团结问题。
领导干部还要作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的表率。2008年5月18日,中组部下发了关于做好部分党员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的通知。第二天,中组部就率先在全国组织系统开展了自愿交纳“特殊党费”的活动。尽管此前中组部的干部已数次为抗震救灾捐款捐物,部机关900多名党员当天又交了330万元“特殊党费”,平均每人3600多元,他们首先在中央机关中作了表率。
通过干部选拔,增强廉政教育的导向性
党风廉政教育要取得成效,其价值导向必须体现在干部选拔上。当前干部群众反映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德才标准经常不及
亲疏标准。应该说,用人首先想到身边熟悉的人,并不奇怪,领导也不例外。身边的优秀人才当然要用,特别是经过多年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对他们的优缺点和成长过程比较了解,用起来心里有底,也是重要原因。但真正优秀的干部未必是总在领导眼前晃的干部,更多的是那些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干部。领导未必看得到他们,但群众一定看得到。解决办法就是用好的体制和机制来选人,依靠群众公认的原则来选人。
通过制度建设,巩固廉政教育的成果
教育、制度、监督是惩防腐败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廉政教育需要制度来保证,廉政教育的成果也要落实到制度建设上来。但制度建设不是单纯地“建制度”,而是要建立一个保证制度建立和运行的制度体系。堵塞制度漏洞不能只靠巡视组,而要靠广泛的民主参与。而且,只有民主参与制定的制度,才能保证制度的执行得到民主监督。
总之,要加强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不能就教育谈教育,而要将教育视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工程。我们只有认真探索党风廉政教育的普遍规律和领导机关的特殊规律,大胆创新,才能不断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促进领导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