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县处级党政“一把手”,湖南省常德市走出一条新路——巡视、审计、述廉三结合,全方位立体“扫描”,形成对“一把手”监督的强势。
“你们局里进人存在‘近亲繁殖’现象,为什么不公开向社会招考?”
“你们单位两项工程未进行招投标,虽然经过集体研究,但作为‘一把手’,你对此应负领导责任。”
近日,常德市10名县处级党政“一把手”向市纪委全会专题述廉。市纪委委员尖锐的质询,严厉的措辞,让台上的报告者紧张得直擦汗,也使记者耳目一新。
常德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剑英告诉记者,针对“一把手”监督难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该市纪委尝试将巡视、审计、述廉三项监督结合起来,在巡视、审计的基础上组织专题述廉。在届中,全市所有县处级党政“一把手”都要接受一次巡视检查、经济责任审计,并向市纪委全会作一次专题述廉。
“监督好县处级党政‘一把手’,让他们更好地履行‘一岗双责’,从而起到对反腐倡廉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湖南省纪委常委周常明在对常德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时说。
巡视检查:不留空当
有这样一组数字,曾令常德市纪委常委们十分遗憾:2007年,该市查处县处级干部23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一把手”。“其实,很多错误是可以通过监督和预防避免的。”常委们痛心地说。
为及时发现县处级党政“一把手”在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帮助、督促其整改,2008年,常德市纪委全会讨论通过试行巡视制度;今年2月,该市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该项制度,并正式实施。
“每个巡视组由从市直单位抽调的3名同志组成,由1名市纪委常委联系督导,每个单位巡视2个月。巡视方法为听取汇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走访调查。这些办法中,以个别谈话为主,至少要与被巡视单位70%以上的干部群众谈话。巡视前,巡视组要在被巡视单位张贴公告、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常德市纪委党风室主任黄明中说。
去年7月至9月,巡视组对武陵区、市司法局、市规划局等开展首批巡视。
在市司法局巡视时,很多人起初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巡视组逐个走访群众,逐一谈心,打消他们的顾虑。后来,群众敞开心扉反映意见、提供信息,为巡视组全面掌握情况打下基础。截至目前,各巡视组累计进行个别谈话3500余人次。
有效的方式使巡视组查找问题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在武陵区,巡视组了解到多方面的突出问题:区机关大院建设费用等大额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大部分单位“一把手”直接管财务;公务消费支出过大……
据介绍,从2008年到今年上半年,常德市纪委共派出18个巡视组,对6个县(市、区)和12个市直单位开展了巡视检查。通过巡视,巡视组向被巡视单位“一把手”提出了大量整改意见,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方面面,也涉及群众利益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发现了一批重要案件线索。
审计通报:不留情面
加强对“一把手”的审计监督,并在“一把手”述廉中引入审计情况通报,这是常德市加强“一把手”监督的又一亮点。
常德市建立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市纪委与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在巡视组进驻被巡视单位时,审计组对该单位“一把手”任职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同步进行。
在审计中,审计组通过审计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查阅会议记录、座谈了解等形式,全面了解“一把手”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上是否发扬民主,有无决策失误;经济管理、重大项目管理是否规范;个人有无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等等。审计结束后,审计组要对每位“一把手”逐个形成专门的审计情况报告。
今年4月,在对某县级市的审计中,发现12个突出问题,包括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部分市政工程项目未履行招投标手续、引进工业项目绩效低等。两个月后,审计组在专题述廉会上公开通报这些问题,并一一提出整改建议。
“一些干部财经纪律意识淡薄。而这样不留情面和敞开谈的做法,使大家可以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更加深刻地认识问题。”一位“一把手”说。
一年多来,审计部门在对该市县处级“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共发现和披露84个经济责任问题。“哪些问题‘一把手’应负领导责任,哪些问题应承担个人责任,报告中都有明确说明。”刘剑英说,“报告与巡视组掌握的情况互为补充,为述廉测评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专题述廉:不走过场
与巡视制度同时试行并同时实行的是述廉制度。巡视和审计完成后,即进入述廉阶段。在这一阶段,被巡视单位“一把手”向市纪委全会进行专题述廉。
如何确保述廉不走过场?常德市纪委设置了这样的程序:述廉前,述廉对象撰写述廉报告并在其工作区域内公示,巡视组收集反馈意见后写出点评材料;述廉会上,述廉对象口头述廉,审计部门通报审计情况,巡视组组长点评,市纪委委员、列席人员(各巡视组成员,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提问质询,市纪委委员书面测评。
市纪委委员和列席人员提问质询是述廉的关键环节,也是述廉对象必过的重要一关。去年底,首批述廉开始。常德市纪委领导有些担心:“大家会不会发表真实的意见?”
结果令人满意,纪委委员、列席人员踊跃发言,提问一针见血,点评尖锐深刻。市规划局局长李迪伟被点评其单位私设“小金库”、个人违规注册咨询服务中心违规收费等问题,“出了一身麻麻汗,”他说,“这是一次真刀实枪的监督。”
“质询、点评的都是群众有反映、社会有议论、与述廉者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切中要害,容不得推诿搪塞。”市纪委副书记李正才介绍说。述廉结束后,市纪委委员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采取无记名方式对“一把手”进行测评,并当场公布测评结果。
测评结果成为常德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测评满意票占90%以上的,向市委推荐;不满意票占50%以上的,建议市委对其免职。“去年第一批‘一把手’述廉结束后,市纪委向市委提出对两名‘一把手’作组织处理的建议。”李正才说。
采访中,很多县处级党政“一把手”对记者说,巡视、审计、述廉三结合监督方式,搭建了一个针对性强、互动效果好的监督平台,当面揭摆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起到“紧箍咒”的作用。还有人坦言:“以前对‘一岗双责’认识模糊,现在看来,不能只是‘独善其身’,还要带好班子,管好队伍,当好‘火车头’,否则过不了这一关。”
截至今年6月,常德市已对6个县(市、区)、12个市直单位共20名党政“一把手”开展巡视、审计、述廉工作。目前,该市正综合运用“一把手”监督成果,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预防集体腐败治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