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的柏油路直通农户门口,整齐的路灯排列在村庄道路两旁,村里街心花园鲜花盛开,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玩着旱冰……“原来的村庄散乱,道路多是泥巴路,下雨满是泥,天晴满天灰……现在可好了,真正是新农村呀!”看着这些,湖北省来凤县三胡乡胡家沟社区70岁的李石英老大妈乐呵呵。这是来凤县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给广大农村带来新气象的一个缩影。
湖北省来凤县着重“十抓”,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工作部署,树立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教育,规范权力运行,严格监督管理,维护农民利益,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有力促进了全县社会大局稳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抓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上层,上层抓好了,自然会带好基层;来凤县还不富裕,农村基层就更差,要钱不多,要权不大,作为基层,就是想腐败,也无多少条件,抓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多大必要,把工作重点应放在抓中心工作上,着力抓好经济和社会事务发展,抓中心工作才是正途……如何纠正来凤县基层组织少数人错误认识?
来凤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才能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抓好抓落实。为此,在每年的全县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上,把传达学习中央及省州有关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精神,分析、总结来凤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查找不足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此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要求全县干部正确认识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巩固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搞好中心工作、解决自身存在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
抓体制、机制建设,确保责任制落实。
抓好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是责任制得以落实的保证。来凤县县委书记肖作文任组长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陈胜兼任主任,出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系会议制度,下发工作方案。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机制,纵向到底,横向到人,签定责任书。并与经济及评先表模、文明单位命名、提拔重用等挂钩,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年底考核,兑现奖惩。
三年来,因责任制落实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抓出实效与特色的1名乡镇党委书记受省委表彰,2名乡镇党委书记和5名涉农部门负责人受州委表彰,多名乡村干部和涉农干部受县委表彰;而因抓这项工作不力,1名乡镇领导在班子会上作检讨,5名村干部被免职。
抓干部培训,提高涉农干部的综合素质。
针对乡村干部、涉农干部的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及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有限的问题,来凤借用县委党校、县政府行政学校这块阵地,开办培训班;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民政局等多个单位送课下基层,轮番对基层站所及农村普通党员、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乡镇分管领导及县直涉农部门分管领导,进行党的先进性、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科学发展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涉农政策及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州情县情及周边县市发展状况等系列培训,让基层干部争做党风廉政建设明白人,廉政勤政的实在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三年来,共培训人员达2468人次。
抓政策、制度落实,使干部廉洁,让农民受益。
只有建立健全制度,才能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落实,惠农政策、支农资金不被克扣。来凤注重涉农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搞好惠农情况的公示,实行补贴资金专户管理,补贴资金的兑付实行“一卡(折)通”。
该县每年还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机关和部门对涉农项目及资金和其他涉农专项资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专门机关的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政策宣传和执行到位。
此外,还建立健全了涉农项目、涉农资金等专项管理制度、干部日常监管制度,完善了党员、干部工作制度,强化“村账、资金双代管”、“乡财县管乡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约束与监督。建立涉农收费项目库,仅允许正常收取结婚证、准生证、砍伐证、土地使用证等证件工本费,并予张榜公开,到服务中心交费办证,公开透明,使全县农民在充分享受各种惠农政策的同时,真正实现了“零负担”,也使乡村干部和其他涉农干部更加廉洁。
今年5月,县监察局、财政局联合组成检查组,对2008——2009年度省、县下拨的9项惠农资金共13925.82万元进行检查,检查发现,各项惠农资金的拨付、发放、管理情况整体良好,极少数问题也按期得到了整改。
抓“四务”公开,让村民享有知情权、监督权。
来凤县在强化全县党务、政务、事务、村务“四务”公开的同时,着重狠抓县直涉农部门的政务公开、乡镇站所的事务公开,切实公开农民需要知道的涉农政策、资金、收费、规划等焦点、难点问题;着重狠抓各村(社区)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尤其是进一步完善正在全国推广的“1+4+X”村务公开模式,及时公开各种涉农政策、资金、收费的到位及执行情况、重大决策的决策及执行情况等。在“四务公开”上,政府办、组织部、民政局及其他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组织实施,纪检监察适时进行督办和监督、检查,有力保证了“四务”公开做到真公开、全公开、深公开、勤公开。做到了既公开办事过程,又公开办事结果;既公开财务方面的,又公开其它方面的;既公开表面看得着的,又公开深层次群众以往看不见的;既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又灵活多样丰富公开形式;既坚持每季度固定的一次公开,又搞好热点问题的及时公开,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惩治腐败。
抓“三资”监管,力保集体财物不受损失。
管理资产、资源和资金,引导农民致富,是实行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的主要职责,而这“三资”的管理又成了农村滋生违纪违法问题和腐败现象的重要环节和领域。
来凤县通过抓三个“民主”强化“三资”管理,制定了系列管理制度:首先,在“三资”的决策上,必须尊重民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并及时向群众公示;其次,在“三资”的管理上,把权力交给群众,杜绝领导干部个人和村支两委班子集体说了算的现象发生;其三,在“三资 ”的监督上,既监督过程又监督结果,认真审核,严把关口。每年,县经管局都对全县196村(社区)的“三资”管理情况进行清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力保集体财物不受损失。
抓“三个民主”,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问题是农村的热点问题,也是农村的难点问题,又是农村基层风廉政建设的关键问题。来凤县狠抓农村“三个民主”,以此下活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这盘棋,实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坚持村策民定原则;实行村务民理,规范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民主理财等规章制度;实行财务帐目村支书、村民理财小组、乡镇财经所“三审制”制,严格把关,严堵漏洞,并实行民主情况公开制。通过抓三个“民主”,来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以预防、遏制腐败。
为搞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县乡两级均成立了由组织、民政、纪检等部门和机关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监督村级组织换届,严格程序,充分民主,将一批德才廉三者兼备的优秀人才选举到村级组织任职,使村干部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和关爱农民的贴心人。
坚持乡村干部一年两次的述职述廉制度,全县196个村(社区)的主职领导、各乡镇站所主要负责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都如期进行述职述廉,并进行民主测评和评议。
抓廉洁自律,树立风清气正干部新形象。
涉农干部及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问题,是关系到党员、干部自身形象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问题。来凤从抓吃喝风入手,抓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实行村(社区)“零接待”制度,干部进村入户不派饭、不接受礼金礼品,乡镇接待一律进机关食堂,实行限额招待。如旧司乡从细小处入手抓财务管理、厉行节约,每年节约资金30余万元,用于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抓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服务群众,源头治理腐败。来凤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在全州、全省率先探索了“县级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在县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在8个乡镇设立了“为民服务中心”,在196个村(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县直42个部门入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入住率达100%。中心自今年1月4日正式运行以来,至9月30日,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60510件,已办结60322件,188件承诺限期办结,按期办结率100%;计生、土管、税务、林业、广电、工商、民政、劳动等多个该入驻乡镇中心的全部入住,可办事项50余项。至8月末,8个乡镇中心共受理事项54210件,已办结52519件;196个村(社区)全部开展了代办服务,自8月末共代办事项5485件。县乡村三级服务机构都对外公开了工作人员姓名、服务项目、办理流程、办结时限、举报电话等,全部实行前台办理,杜绝后台操作,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办理”,真正公开服务、透明服务,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行为的产生,降低了广大农民的办事成本,提高了他们办成事的几率和效率,使他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抓涉农案件查处,保护农民利益,警示教育干部。
发生在农村基层的案件虽小,影响却坏,发生在县直涉农部门的案件虽少,危害却大。为此,来凤县高度重视涉农案件的查处工作,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从快从重,决不迁就、决不手软。特别是主动出击,抓好政策、资金的落实、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从检查中发现问题,该纠正的及时纠正,该查处的及时查处,极大地缩小了涉农案件对“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