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浙江:为权力运行装上“预警雷达”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审查调查

        浙江:为权力运行装上“预警雷达”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浙江建立健全腐败风险防控机制纪实
        中国纪检监察报


         
          浙江省近年来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识别和评估,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控措施,为权力运行装上“预警雷达”,着力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强预防,实现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逐步建立从体制机制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长效机制,取得较好效果。

            突出重点岗位防控,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针对管人、管财、管物、管工程、管项目等重点岗位的重点人员涉案率高,腐败易发高发的现象,浙江省突出抓好重点岗位的风险防控,制定出台《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的实施办法》《关于严格执行省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考核和投资入股有关规定的通知》等制度规定,对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监督。

          海宁市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工作。抓住“找、防、控”三个环节,编织防控网络,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社会环境等“四类风险”,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模式、廉政风险电子监察系统、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四项防控措施”,对重点岗位工作人员有效实行腐败风险防控。富阳市积极探索对重点岗位权力运行的过程监督与控制,以工作理念创新为先导,从研究腐败的传导机制入手,开展“权力监督、风险防控”工作,对重点岗位进行权力清理。截至今年6月份,全市各单位共清理行政权力5527项、固化2408项,其中清理行政许可369项、固化173项,清理行政处罚3872项、固化1840项,基本完成行政权力清理工作,为顺利推进风险防控和实施监察工作奠定了基础。

            突出重大工程建设防控,建好项目管好人

          重大工程建设是职务犯罪高发、多发的领域。当前,浙江省正在实行千亿基础网络、千亿惠民安康、千亿产业提升的“三个千亿”工程,包括续建、新建、拟建180个项目,总投资6460亿元,涉及16个行业,是2008年至2012年浙江省重点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保证把项目建好,把钱用好,把人管好,加强风险防控至关重要。

          浙江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和重要部位的预防监督制度,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招标投标条例》《浙江省工程造价计价管理办法》《浙江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等多项政府规章,规范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做到工程建设有法可依、风险可控。下一步,准备制订出台《浙江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浙江省重大项目审批部门联动工作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领域法规制度。

          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主体监管的必经程序,以有效防范为争项目、争资金、争合同出现行贿、串标、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纪行为。目前,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已全面运用于工程招投标环节,为预防建设投资和管理部门的一些干部利用工程立项、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工程发包等权力实施犯罪拉起一道“高压线”。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从今年9月开始,浙江省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制定实施意见、部门联动解决问题等多种措施,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准备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全省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对工程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促进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活动公开、公平和公正,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立健全,互联互通的诚信体系初步建立,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完善,相关改革不断深化,工程领域腐败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工程建设规范有序的风险防控机制基本形成。

            突出信息技术防控,健全电子监察系统

          建设电子监察系统能够通过发掘信息技术手段的预防潜力,来弥补制度预防的不足。浙江省自2007年10月起正式启动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至目前,50家省级部门行政许可事项703项、非行政许可事项103项、其他审批事项39项全部纳入监察;91个市、县(市、区)行政许可事项18135项、非行政许可事项1487项、其他审批事项120项纳入监察,全省90%以上的市、县(市、区)与省电子监察系统实现联网,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电子监察系统形成了一个纵向联通、横向覆盖的审批事项信息数据库。

          按照“整合、效用”的原则,浙江省自主研发了行政审批管理、效能投诉办理等系统,增加了审批事项垂直监管、横向比对和效能投诉统计、分析等功能,为进一步梳理审批事项、压缩办理期限、提升办事效率提供了量化的综合参考数据。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浙江省电子监察绩效考核办法》,对省级50个部门和11个市的审批时效、事项纳入率、社会评价等情况开展考核,每月公布考核排名情况,通过考核进一步推动省级各部门和各市提高审批时效,扩大监察范围,达到技术预防与制度预防的有机结合,促进廉政优政。

            突出监督防控,建立健全监督网络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群众关心的办事环节加强监督,是控制腐败风险的重要一环。浙江省近年来注重整合监督力量,在原有政风、行风、效能监督员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注重扩大群众监督,灵活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健全监督网络,增强监督力量,通过加强监督有效控制腐败风险。

          天台县建立监管代表库,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乡镇、部门负责人,企业、群众代表和部门服务对象等4个层面的1300多人组成重点岗位监管代表,对全县重点岗位实施监管。监管代表库定期更新,实施随机监管,进行不定期测评,每次测评分别从4个层面的代表中,按比例抽取人员开展监管活动,扩大了监督范围,明显增强了监督效果。温州市今年以来建立了一支“反腐倡廉网络监督员”队伍,主要围绕该市反腐倡廉的工作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敏感话题,监测和收集网上反腐舆情,掌握网上反腐舆情动态,及时上报并开展处置重大负面舆情。针对一个时期反腐倡廉的工作重点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监督员及时撰写评论文章,形成网上反腐倡廉舆论强势。从工作实践看,反腐倡廉网络监督员在沟通群众、收集舆情、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