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海南省海口市纪委接到群众来信,举报海口市煤气管理总公司党委书记和华闻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原海南民生燃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德华存在兼职取酬、借巨额公款逾期未还和到港澳参与赌博的问题。
办案人员经初步调查核实,发现朱德华确实存在群众举报的违纪问题。2007年9月6日,市纪委对朱德华的违纪问题予以立案。经查实,朱德华不仅存在兼职取酬的违纪问题,而且从1999年至2006年分别从他任职的两家公司以出差、谈业务为理由借出公款1000多万元,到2007年8月止仍有195.99万元公款逾期未还。更难以置信的是朱德华从2001年至2007年8月,频繁出境到港澳豪赌,使自己从几十万元年薪的老总,变成欠下千万元债务的赌徒。2007年12月29日,朱德华因涉嫌挪用公款到境外赌博被海口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2008年1月10日被逮捕,同年2月21日,海口市纪委给予朱德华开除党籍和行政开除公职处分。2009年6月23日,朱德华因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终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朱德华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和培养几十年的党员领导干部,他本该是一位让同事和朋友尊重的好领导、让妻子和孩子为之自豪的好丈夫、好父亲,然而,他却误入歧途,迷上了赌博,背上了巨额债务,毁了自己,害了家庭,连累了同事和朋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曾经努力 事业辉煌不珍惜
1948年12月,朱德华出生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一个农民家庭,早年丧父,家境贫穷,童年跟随姐姐一起生活,中学靠奖学金完成学业。1968年3月朱德华参军,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锻炼。入党、提干、晋升职务一帆风顺的他,而立之年便当上了团级领导干部。1986年部队整编裁员时他转业到地方工作,此时,38岁的朱德华便走上了副厅职领导岗位,先后担任过海口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德华进修于军队院校和中央党校,受过高等教育,取得大专学历,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1998年组织上选派他到国有企业任职,朱德华不负众望,带领公司员工经过不懈努力,争取贷款、发行债券、积极配股,使公司经济效益逐年提高,面貌焕然一新:华闻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从1998年净资产7亿元增至后来的20多亿元,每年给地方缴税5000多万元,海口市煤气管理总公司从1998年欠债几亿元发展到后来的净资产7亿多元。这期间他在群众的眼中是一个好领导,受到人们的敬重,市领导对他的工作业绩也给予充分肯定。朱德华在回顾个人辉煌经历时曾这样写道:“我38岁就当上副厅职领导,当时在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到企业任职后由于我对公司的贡献大,华闻传媒投资股份公司董事会给我定的年薪也很高,这一切令多少战友、朋友所羡慕!然而,我却没有好好地珍惜!”
交友不慎 染上赌瘾难自拔
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德华自己讲到:“走向赌博之路不是偶然的,我自小就喜欢玩牌,2分钱的火柴棍都赌,工作后每逢过年过节时也喜欢和朋友在一起打麻将赌博”。朱德华有爱赌的嗜好,他担任企业领导后,朋友逐渐多了起来,和“富商”、“大款”打交道的机会也多了起来,交际圈也大了很多。可是,他却没有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拉拉扯扯的人没有保持高度警觉,而是迎合一些情趣不健康、贪图享乐的生活方式。有些看中他手中权力,想通过他要点工程、图个方便之类的“朋友”,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也就不免要投其所好地去陪朱德华玩玩牌打打麻将。
2001年11月,朱德华在香港洽谈业务期间,与港商陈某交上了朋友,陈某热情邀请朱德华到澳门葡京娱乐场去“见世面”。在第一次赌博中,朱德华买了5000元的筹码玩“俄罗斯转盘”,赢了7000元;第二次陈某给朱德华1万元筹码让他玩“百家乐”,他又赢了3万元。在接下来的第三、第四次赌博中,朱德华通过与港商陈某“合伙”赌的方式,又赢取了60多万元。这几次幸运赢钱的经历,让朱德华感到“赌博来钱既快又刺激”。从那以后,朱德华便染上了赌瘾,频繁到香港、澳门参与赌博。为了出入境方便,朱德华还利用国企老总的身份在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了长期港澳通行证。多年来,朱德华打着“为公司出差办事”的幌子,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经常擅自出境到香港和澳门。经查阅朱德华从2000年至2007年9月案发出入境登记情况,他从海口和深圳出境到香港、澳门共177次,有时1个月就有9次之多,除因公因私出境办事之外,其中有120多次都是专门去赌博的。
“赢了还想赢,输了想翻本”这是每个赌徒的心理特征。朱德华在赌场上有输有赢,2003年7月朱德华在澳门葡京赌场赌赢了290多万元,这笔钱让他还清了大部分的借款,此时他可借此机会下决心不再赌了,可赌徒心理促使他想赢得更多。8月份他又多次到澳门赌,结果不但输了钱,还欠下了400多万元的债。从此朱德华便一直想通过赌博还清所欠债务。可惜此后“运气”却很少光顾他,最终使他越陷越深。2004年全国开展重点打击境外赌博活动,朱德华对此是十分清楚的,也有所收敛。但是,深陷赌潭的他已难以自拔,仍然铤而走险偷偷溜去澳门赌一把。2005年,朱德华再也按捺不住赌博的欲望,又开始频繁到港澳进行赌博。
2006年,公司领导班子和分工有所调整,朱德华不再担任华闻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只任党委书记,市煤气管理总公司的经营活动也由总经理负责。此时朱德华个人支配的时间更为充足了,他本应理智地思考如何摆脱困境、跳出赌潭,可他却绞尽脑汁,一门心思地筹集赌资。这期间他不但把妻子的养老金和女儿的买房钱全部赌博输掉,还冒险向赌场借高利贷,以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作“担保”向朋友借钱,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挪用公款用于赌博,朱德华豪赌已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在输完钱后,又通过赌场“洗码工”阿良、星仔、小李等人,先后借筹码960万元港币进行赌博,最终还是输的精光,欠下赌场268万元港币(含利息)。
2007年八九月份,朱德华还抱着“最后赢一把”的幻想和侥幸心理,先后8次到香港和澳门参加赌博。然而,等待他的是血本无归、身陷困境。朱德华在输完所带本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赌场的欠款,赌场也拒绝再次借给他赌资,此时的朱德华可谓是身无分文,白天只能靠赌场免费提供的食品充饥,晚上躲在卫生间的马桶上休息。2007年8月31日至9月20日,澳门赌场“洗码工”星仔和小李因朱德华无法偿还通过他们所借的赌资,将朱德华证件扣下,并将他带到澳门郊外的一间民房里扣留长达20天。这期间,朱德华产生过轻生的念头,他发短信给女儿,说在澳门遇到困难不想活了。女儿心急如焚回短信“求爸爸坚强活着,如果爸爸寻短见,她和妈妈也不想活了!”后来,朱德华向家人讲明了自己的处境,并通过家人、亲属及朋友艰难地筹集了12万元钱,偿还了部分赌债,“洗码工”才答应将证件归还给他,放他回来。
债台高筑 四处行骗殃亲朋
为了赢钱、翻本、还债,朱德华曾多次编造“资金周转困难、急需用钱”等借口,想尽办法向亲戚、朋友和一些公司老总借钱。朱德华每次借到钱后,一部分用于清还上门讨债的债主和公司借款,剩下的继续用于赌博。自2001年以来,朱德华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借钱还钱,虽然取得一些朋友的信任,但这种恶性循环的做法使朱德华债务缠身、无法解脱,越背越重。2006年12月中旬,朱德华从深圳回海口,在飞机上认识了在深圳工作的王某。为了得到王某的信任,第三天朱德华便打电话请他到公司,王某看到朱德华如此豪华的办公室且是个国企老总,便对他敬重三分、百倍信任。12月下旬,朱德华特意从深圳去香港,一到深圳他就打电话给王某,谎称“有急事去香港,身上带钱不够”提出向王某借15万元港币,王某因一下拿不出这笔钱,便向朋友借了8万元港币加上他自己的3万元港币,共11万元港币借给了他,朱德华写了借条并答应从香港回来后三天内还款。事后王某几次催朱德华还款,他只写了两次“还款保证书”,却分文未还。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纪委对朱德华进行调查期间,就有五位借款数额较大的债主到法院起诉朱德华要求还款,法院判决朱德华败诉。2001年至2007年案发时,朱德华先后向40多位亲戚和朋友借款,据统计,目前朱德华还欠亲戚、朋友人民币880多万元、港币140多万元、美金6万元。
朱德华在华闻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煤气管理总公司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频繁以出差办事为由向公司借钱,每次多则二三十万元,少的也有两三万元,借这些钱真正用于为公司洽谈业务的很少,多数是用来还私人债务和赌博。经统计,从1999年至2006年,朱德华本人在以上两家公司借钱累计1000多万元。至案发时,朱德华仍欠华闻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公款81万余元;欠煤气管理总公司公款114万余元,共计195万余元。在这些借款中,经查实的有88万元公款被朱德华用于境外赌博和偿还债务。
朱德华因赌博背上巨额债务,给个人、家庭及亲朋好友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案发时,他个人银行账户存款余额仅有一千多元,根本无法偿还所欠下的债务。他妻子已退休,女儿为帮父亲还赌债也向朋友借钱背上了债务。一些朋友和战友本来经济不宽裕,当朱德华提出借钱时,他们都伸出了友情之手借钱给他。但是,朱德华却没有及时还钱,伤害了朋友和战友的感情,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困难。由于朱德华债务多,几乎天天都有人打电话或者上门催朱德华还钱,严重搅乱了家庭生活。后来,朱德华在《我的忏悔书》中感叹道:“‘赌’毁了我,毁了家庭,伤害了朋友、战友、亲人,‘赌’使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深刻思考 警钟长鸣启后人
党员干部参与赌博活动,危害国家,贻误事业,殃及亲朋,一直以来为党和国家明令禁止。朱德华从国企老总到豪赌之徒的蜕变过程,向党员干部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员敲响了警钟。
警示之一: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造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