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留得芬芳满人间——追记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专题 > 党史教育

        留得芬芳满人间——追记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她走了,带着未竟的理想和追求,显得那样的突然、匆忙……

          她真的走了,唱着她喜爱的《一剪梅》,轻轻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歌声却永远在人民的耳边回响……

          2008年11月27日,就在原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48岁生日的前一天上午10时09分,一颗立志为南江人民奋斗终生,为党的纪检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心脏在距离医院仅有20公里的山路上停止了跳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的纪检工作战线上的优秀标兵――王瑛,因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她深深挚爱的纪检事业、无限眷恋的南江人民。

          47岁……

          人们无法置信,更无法面对。

          谁也未曾想到,上车前对同事问的一句“现在抗震救灾物资监查情况怎么样?”竟成了她留给南江人民最后的声音……

          2009年1月10日,在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不幸逝世的一个多月后,我们来到英雄曾战斗过的地方,听纯朴的南江百姓含泪讲述着王瑛的故事。

          透过迷蒙的泪眼,王瑛,这位唱着《一剪梅》、有着梅花般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品质的纪委书记向我们走来………

            “我知道得罪了很多人,但没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

          王瑛1997年由巴中市纪委调到南江县工作,2006年7月下旬被检查出患有肺癌,到2008年11月去世,她在南江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整整工作了11个年头。这期间,她除了1997年12月至2000年1月、2001年3月至2002年7月,分别担任南江县委常委、县直工委书记和县委常委、县组织部部长外,一直奋战在纪检工作岗位上。

          任纪委书记时,有两件东西王瑛必须亲自安排摆放:一件是“纪容镜”,这块高不到1米、宽不足80厘米的“纪容镜”上写有“以铜为镜正衣冠,以纪为镜正言行”。第二件是一块悬挂在纪委会议室墙壁正中的牌匾,“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良,作风正派”五句话时刻提醒着全体班子成员和干部。

          2002年8月,刚改任县纪委书记,王瑛就遇到因个别行政执法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导致3名外地客商撤资。这件事引起了她深深的思考,琢磨纪检监察工作不仅仅是办案、处分人,更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经济发展。她带着“如何更好地为发展服务、如何纠正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3个问题,先后走访48个乡镇、工商等十多个相关县级部门和20多家企业。针对突出的“三乱”问题,提出在行政执法机关中开展最佳执法单位、最佳执法领导、最佳执法人员的“三最佳”评选活动。这一做法,促进了行政执法机关作风的转变,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的肯定,并在四川全省推广。

          2004年8月,王瑛在纠风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一些部门存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一些企业对吃、拿、卡、要敢怒不敢言的问题。经反复调研,她下决心从拓宽投诉渠道,加强执法监督,强化诚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着手,在南江推行服务发展“五个零”办法(建立投诉中心,为民服务零距离;召开专题听证会,干群关系零隔阂;开展“三最佳”创评,监督检查零空档;评选诚信先进,再塑形象零起点;实行投诉查结制,案件查处零搁置。)“五个零”真心服务,赢得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位外地客商动情地说:“南江的投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在这里投资,我们感到舒心、顺心、放心。”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天天面对的就是矛盾,要化解矛盾,除了一张嘴、一条腿、一支笔、一张纸外,还要有一种敢于碰硬的精神。王瑛就是这种人,她常说:“办理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是重点,只要老百姓有反映,我们就要查个水落石出”。

          2003年5月,一个十分棘手的案件转到了她的手上,有群众举报:南江县公安局某派出所干警何某,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却逍遥法外。

          “省、市公安机关和县检察院已对此案调查并作了了结,估计背景比较复杂,我建议应付一下算了。”在案情分析会上,有同志提出。

          “不管有多复杂,只要关系百姓利益,不仅要查!而且要严查”王瑛拍案而起。

          随着案件查办工作不断深入,多个部门多人被牵涉其中,且发现时任县公安局局长副局长等人有制造伪证、隐瞒真相的嫌疑。

          一时间,各种阻力接踵而至,指责声、怨恨声、谩骂声不绝于耳。

          “敢查这个案子,你一家子是不想活了。”办案人员每天数次接到这样的威胁电话。

          “邪不压正,只要我们还真理于老百姓,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关键时刻,王瑛沉着冷静,鼓舞第一线的办案人员。

          由于涉案人员大部分是政法干警,反调查、反侦察能力非常强,取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打开局面,王瑛连续5天5夜战斗在办案第一线,吃住在办案现场,亲自找主要涉案人员谈话,案件查办取得实质性进展。

          就这样,王瑛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仅用2个月时间,这起案件就水落石出,时任县公安局局长副局长等其余10名违纪违法人员接受了法律制裁和党纪政纪处分。

          在王瑛眼里,权力是一种责任,党性原则不能作交易,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如果拿这个来做交易,就不配当纪委书记。

          2005年5月,一封匿名举报信摆到王瑛的案头,信中反映县水利局副局长周某等人采取非法手段套取水保资金并私分。经查实,周某、彭某等人三次采用虚增水保项目,从中共套取水保金58万元并私分。

          对此案的查处,有人在会上提出:“这是专项资金个案,会影响南江的项目争取。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国家的专项资金是用来为人民谋福利的,不是给个人谋利的,必须严办!”王瑛态度坚决。

          最终,周某、彭某被开除党籍、公职,受到法律的制裁。

          2007年1月,在调查南江一国有资产出让的案件中,初核发现县经商委原主任违规出让,涉嫌受贿。王瑛组织人员深挖细查,有人给她打电话恐吓说:“你生了病,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你就安心养病吧,少找气呕!”但她没有理会,依然将主犯及两名同案犯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为此,她得罪了好多人。有人说,情面上的事,能帮帮一把,以后求人也好说话。王瑛不同意:“私事我可以帮,原则上的问题决不能开‘口子’。”

          心底无私,问心无愧。这是王瑛常说的八个字,字字掷地有声。

          距离她去世前的2008年7月,正是南江县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关键时期,八庙乡的群众向王瑛举报:乡上在抗震救灾物资管理使用上存在违纪违规的问题。王瑛非常气愤,要求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王瑛不顾日益严重的病情,一接到举报就带领纪检干部来到八庙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走访调查。后经查证,群众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该乡党委书记、乡长、分管副乡长分别被免去职务, 4名责任人受到了党纪处分。

          抗震救灾期间,病重的王瑛一直以办公室为家,与一张钢丝床相伴。窗外,就是地震灾民安置点――光雾山广场。在这里,她批示处理有关抗震救灾信访举报36件,解决群众具体问题14起。

          即使躺在病床上,王瑛还在牵挂着受灾群众,关注着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去世前一天,她还专门安排机关的同志代她到挂联的乡、村走访慰问,关心灾后重建和困难群众能否安全过冬。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有全县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督查员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有力监管,确保了2.37亿抗震救灾资金、32万套衣服、8000床棉被和2000吨其他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

          王瑛总爱说这样一句话,“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谁叫我是纪委书记,我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

          几年来,南江县纪委、监察局在她的带领下,先后被表彰为“省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办案工作先进集体”、县纪委、监察局班子被县委表彰为“四好班子”。南江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她自己也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

            “只要我们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就会有我们”

          不走进大山深处的南江,就无法理解王瑛对那里的魂牵梦绕。

          用自己有限的力量、短暂的生命,为南江人民服务,是王瑛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心愿。

          “惩处不是我们的目的,教育和挽救干部才是我们的天职。”王瑛用女性的柔情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宽广胸怀。

          柳昆,曾是南江县公安局最年轻的副局长,2003年因弄虚作假,被王瑛亲手查处,受到撤职处分,一度十分消沉。王瑛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在她的帮助下,柳昆主动申请到最偏远的大河镇观音寺村担任科技干部,王瑛又多次来到该村帮助他解决具体问题,柳昆深受鼓舞,用一年的时间,干成了别人五年都没有干成的事,2005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被县委表彰为“优秀驻村干部”。

          何金,原长赤镇的镇长,2004年,长赤镇的一些乡村干部不按政策,将给群众的直补款进行了抵扣,县纪委对这一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进行了调查处理,何金因负有领导责任被撤职,从镇长变成了一名普通办事员。在王瑛的帮助下,何金从办事员干起,在2006年的乡镇换届中,被选为寨坡乡党委书记。何金说,“王书记在工作上,是我们的好领导,在生活上,是我们的好大姐”。几年来,王瑛先后对50多名受过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了回访教育,并向县委推荐了5名成绩突出的干部,让他们重新走上领导岗位。

          “万事民为先”,是王瑛做人做事的一贯准则,她经常对下面的干部讲:“只要我们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就会有我们”。

          2004年4月的一天,王瑛到南江县上两乡洋滩村检查贫困户帮扶工作时,了解到当地群众过河困难。学生上学,百姓赶集、干活都得趟水过河。赶上雨天,孩子们就无法上学。掌握情况后,王瑛沉着脸问乡村干部:“老百姓过河这样危险,咋不想办法修座人行桥?”听了乡上的关于资金困难的汇报后,她马上让乡上找来技术人员,现场确定了修桥的位置,测算了建桥所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