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原典】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宋·吕本中《官箴》
【注译】全句译意为:为官的法则,只有三项,即清廉、谨慎、勤恳。
【解读】这是宋人吕本中所着《官箴》的开首之语。吕本中说,为官者明白了这三项法则,就可以永保俸禄爵位,可以永远没有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赏识,还可以得到部下的爱戴。我们共产党的“官”,更应做到清、慎、廉,其境界还应该更高,即现在所说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原典】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元·张养浩《权力忠告》
【注译】全句译意为:做官的人之所以不能守住清廉的节操,大多数是由于家人喜好奢华的生活迫使他这样做的。
【解读】元朝宰相张养浩揭示了官员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居官不廉与家人喜奢好侈有直接关系。由于家庭生活奢侈,光靠官员的俸禄难以满足家里人的挥霍,势必以不正当的手段贪污受贿或者假借名目巧取豪夺。而贪污受贿或巧取豪夺的结果,必然导致官员身败名裂,进而家破人亡。到这时,家里人谁又帮得了忙?因此,张养浩奉劝居官者,在任职的时候廉洁奉公,好自为之。
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
【原典】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
【注译】全句译意为:经常想到穷困窘迫的时候,就一定不会骄纵了。
【解读】齐桓公小白与管仲、鲍叔牙、甯戚一起饮酒时脸上露出骄矜与得意之色,大夫鲍叔牙提醒说,愿我君不要忘记出奔莒国的事(指齐襄公醉杀鲁桓公后,还时为公子的小白恐祸及自身奔莒避难)。齐桓公恍然大悟,接受了鲍叔牙的批评。当人处在危难困苦之时会警策奋发、励精图治,一旦富贵容易得意忘形。因此,胜利之后,得意之时,应如鲍叔牙所说“常思困隘之时”。
官之富重也,乱功之所生也
【原典】官之富重也,乱功之所生也。
——战国《韩非子·八经》
【注译】功:事情。全句译意为:官吏积聚过多财富,是祸乱产生的原因。
【解读】真正廉明的官员,私人财产并不多,如果一个官员家私巨万,那么必是贪官无疑。官吏的腐败必然导致人民群众离心离德,从而引发社会的混乱、国家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