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眼儿很实的郝秘书给李局长当了五年秘书,实心眼儿的郝秘书一直捉摸不透李局长。捉摸不透,就不去捉摸了,捉摸多了,就会对领导不敬呀!可他总觉得李局长是个在经济问题上谨小慎微的人。听说李局长刚参加工作就遇上了五十年代初那场“三反”运动。“三反”过后别沾线钱,成了不少人的信条。想必是李局长出于洁身自好的原因吧郝秘书一到任李局长就叮嘱他说:“有人送礼不要收,一定要帮我把好关,千万别让我在经济问题上栽跟头。”郝秘书心眼儿实,把李局长的话当成了金科玉律。几年如一日,凡是来给李局长关礼什么的,没等到了李局长那里,就让郝秘书给挡回去了。
有一回,一位边远山区的马局长来省城办事,非要送给李局长一个公文包。马局长也知道李局长的规矩,说:“这是会上发的纪念品,总不能算作礼品吧?”郝秘书也想,一个公文包,也值不了几个钱。有时到外面开会不是常发这类纪念品吗?他想破回例,拿起公文包把拉链打开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哗啦”一声,一条亮灿灿的金项链落在了办公桌上。郝秘书脸色马上变了:“马局长,我们可不能害领导呀!”马局长说:“都什么年代了,哪有像你这么死心眼儿的?”郝秘书说:“不是我心眼儿死,李局长叮嘱过,这是我的职责。我们都应该向领导负责呀!你听说过春秋时代一个故事吗?蔡国有人得了一块宝玉,想送给祖上子罕,子罕不要。那人说,这可是块专家鉴定过的宝玉呀!子罕说,我知道你的玉是无价之宝。如果你把玉送给了我,你我的宝就都没有了,但不贪也是我的无价之宝。还是让我们都拥有自己的宝吧!马局长呀,我们能忍心让李局长收回自己的礼品悻悻地走了。人们都知道,李局长的不贪是他的无价之宝。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送礼之风愈演愈烈了。郝秘书可不管这些,仍然恪守着李局长的金科玉律,倒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有人就到李局长那里编排郝秘书:“李局长,郝秘书这人是个好人,可在现在社会,好人不一定就是得力的干部呀。”李局长不置可否,没有言语。有人就进一步编排郝秘书:“李局长,郝秘书是个老实人,可现在需要的不是老实人,而是勇于开拓的干部。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再用这样的人,就有损领导的声誉了。”李局长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过了一段时间,李局长把郝秘书叫到办公室里,似有重大决策要部署:“小曲呀,算起来你跟我都五年了。你是个实在人,我也跟你说实在话,也该让你独当一面去了。我跟人事处说好了,让你去一个公司当总经理,你看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郝秘书走了,李局长觉得一身轻松。新选来的谢秘书是个很圆滑、很会办事的小青年。李局长对他也很满意。经常来找李局长办事的人,仍跨不过谢秘书这道门坎。不过,他们似乎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两年过去了,过去的郝秘书,现在的老总把他所在的那个公司治理得红红火火的。李局长却因晚节不保贪污受贿而锒铛入狱。据传,就是李局长一向信任的谢秘书举报的。后来,谢秘书还荣升为一个局的副局。 (夏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