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一位领导同志说,领导要有两种身份:既为民,也为官。仔细回味,这话还真有内涵。
领导,来自于民,最终还原于民。“当官”,只不过是为民历程中的一段附加身份;为民才是一生之本,是领导的本质。
领导保持了民的本质,才能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与民打成一片。即使位高权重,也能以民的身份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郑培民,坚持了民的身份,才能常常深入基层,做到了“万事民为先”。
领导者需要有“当官”的身份,这是因为群众中有许多急事、难事,需要“当官”的去解决。有了“当官”的身份,绝不能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甚至侵犯群众的利益。这“当官”的身份,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基层干部的榜样吴天祥说得好:“共产党的干部就是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以官员的身份去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才能更好地纾民困、解民难,民才能安,社会才能和谐。
领导不用好“官”的身份,就是失职渎职,让人民失望;领导用歪了“官”的身份,就可能以权谋私,走向腐败。这样的问题值得警惕。
领导的“民”和“官”两种身份,不可偏废。正确拥有两种身份,用好两种身份,这样的领导,就是一个好领导。 (顾仁 任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