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职务犯罪服刑人员调查:狱中“官员”最渴望自由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勤廉楷模

        职务犯罪服刑人员调查:狱中“官员”最渴望自由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调查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发现——

            狱中“官员”最渴望重获自由

            最近,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通过派出检察官,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针对狱中服刑的职务犯罪人员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由该院制作的问卷《原党员服刑人员统计调查表》,发到重庆监狱和九龙监狱65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手里,其中包括“最想说的一句话”、“最主要的三个愿望”等问题。日前,该院向《检察日报·廉政周刊》披露了调查结果。

            这些调查对象在服刑前都曾是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最高级别为副厅级,其中95%以上是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被判刑入狱。

            一名参与调查的检察官告诉记者,调查中多数被调查者不约而同地都在“最想说的一句话”后面写下了“渴望自由”,而年纪相对较大的服刑人员这方面的愿望更强烈。

            检察官认为,调查结果看起来是平淡的,但细细思索,却令人震撼和警醒:坚守平凡才是一种合算的人生,更能享受真情幸福。检察官希望,在位的领导干部能吸取入狱贪官的教训,在工作中勤政廉洁,在生活中坚守平凡。     

            希望:早日获得自由

            65名调查对象过去都曾是身居高位或手握重权,而这些当时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现在的最大希望却是早日重获自由。

            “身陷牢笼,周围是高墙电网,狱内的活动被限制在几个点和规定的线路,天地都变成了方的,不大的天空只能看到偶尔飘过的白云……想干的事干不了,想见的人见不了,想去的地方去不了,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失去人身自由。”

            这是一个被调查者说的话,但却能代表众多服刑人员的心声。调查中,全部调查对象都通过填表或口头方式,表达了对人身自由的强烈渴望。

            “活着出狱!”这是70岁的服刑人员熊某写下的最大愿望。熊某原是重庆市某区房管局局长,因犯受贿罪被判刑入狱,现在刑期还有8年。为了实现“活着出狱”这个目标,他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甚至提出了改造思路和保障措施:“多挣分,早记功,用一个健康的身体冲满刑期!”“依法服刑,早日与亲人团聚过完余生。”记者看到,熊某填写的问卷墨色很浓,字写得很有力。

            重庆市某局原副厅级干部吴某,今年已经75岁,刑期还有12年,但他仍表示要“坚定不移地走立功减刑的道路”。

            在65份问卷中,中国银行重庆分行某支行原行长魏某的问卷格外醒目,问卷字迹工整清秀,三个愿望栏内都写着相同内容:“努力减刑,早获自由。”

            “法律的神圣是不可侵犯的。”问卷上的字迹非常工整。何某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现在刑期还不到一半。他在“最想说的话”一栏,写下了这句话。

            有30%以上的服刑人员还把有机会多做事、有机会多挣分、有机会立功都作为了主要愿望之一。检察官解释说,做好这样的事他们就有可能获得减刑。

            作为宪法赋予并保护的每个公民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如今成了这些人日思夜想的最大愿望,记者为之感慨不已。

            盼望:回家与亲人团聚

            重庆市某区原副区长康某,博士学位,地质专家,一直是家中的骄傲。检察官在调查中发现,一提到父母,康某眼圈就红。他说:“想给父母打电话,又害怕给父母打电话,因为父母一听到我的声音就哭得不行。”

            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某主城区支行原行长黄某,在调查表的三个愿望栏内都只写了两个字:“回家。”思亲之切由此可见。

            某县经贸委原主任冉某即将获释,他最大愿望就是“自己病情不要恶化,父母还能见到我,能够在膝下尽孝”。某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谭某的愿望是“好好孝敬父母,好好报答家人的关爱,因为他们太辛酸,操了太多的心”。

            亲情是平淡生活的养料。记者看到,在调查表中,100%的服刑人员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亲情的强烈渴望:“家人现在生活艰辛,祈祷儿女成才、父母安康、妻子平安。”还有人这样写:“以前忙于应酬,忽视了对家人关爱,现在后悔莫及。”调查中,一些服刑人员还表露出无尽的忏悔,认为自己使家人蒙羞辱、遭受心灵打击;有的则盼望早日回家,尽自己作为人子、人夫、人父应尽的义务。

            检察官介绍说,这些过去有相当身份的人,入狱前大都有幸福和美的家庭,但他们并没有感到要特别珍惜。如今,牢狱生活的亲情阻隔,才使他们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平凡亲情的无价和珍贵。

            醒悟:平平淡淡才是真

            入狱前,65名调查对象对个人生活不同程度表现出不甘寂寞、不甘落后或不甘平凡,要高人一等,以致在灯红酒绿和物欲横流面前失足。入狱后,他们对生活都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冷静和深刻。他们表示,宁愿要一个平平淡淡的人生。

            重庆市某国有公司原总经理丁某,硕士学位,他的愿望是家人身体健康,孩子学习认真,自己出狱后自食其力。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持平常心,干平常事,做平常人。

            重庆市某主城区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汤某深深地感受到“平安是福、平淡是真”。某县县委原副书记林某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平平安安”。某区财政局原局长李某现在只求“儿子学有所成,家庭稳定,亲人平安”。

            重庆市某国有公司原董事长张某现年65岁,还有11年刑期,他的愿望只是“能陪老伴度几年晚年生活”。某县信用社原主任罗某今年已经55岁了,1993年10月因犯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入狱后无期徒刑改有期徒刑并获减刑6年,已服刑近14年,即将获释。他的愿望是能为社会作点贡献,教育子女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

            一名检察官说:“这些曾经大权在握的人,对今后生活的愿望,都惊人的一致,就是想要平安、平淡、平凡,渴望纯朴的亲情、友情、人情。前后的反差,个中的缘由,确实令人警醒和深思。”     

            担忧:出去遭人冷眼

            65名调查对象过去在工作、生活中,都拥有太多的鲜花和掌声,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享受着大大超过一般人的人格尊重,可能无暇思考也用不着担心人格尊重的危机。但入狱后,作为接受教育对象,人格受到相当限制。参与调查的检察官告诉记者,他们在监狱开展调查时,在教学楼的楼梯间偶遇10余名服刑人员下楼,可能是监狱的规定,服刑人员见到检察官后,立即面向墙壁并低头让路。这,自然与平民百姓的人格平等相去甚远。
         
            刑满后的人格尊重问题也是他们目前的最大担忧:人们会不会长期把他们与罪犯联系在一起?亲人每次出门是否要有意躲过熟人?怎样面对老部下、老同事、老朋友?亲朋在世人面前能否抬起头?儿女前程会不会受影响?

            调查中,多数服刑人员都强烈希望不受社会冷眼、减少社会歧视,人格受到尊重,得到社会认同,社会能够宽容地接纳自己。正如一名服刑人员所说:“我即将获释,希望回归社会后尽快适应社会,走就业谋生之路,希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他把近日来睡不着觉的担忧,真实地写在了问卷上。

            “我也曾为党和国家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请客观地看待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王某最想说的一句话。王某今年52岁,曾是一家公司副总经理(副处级干部),因犯贪污罪于1996年12月被判刑入狱。他最担忧的是社会的冷眼和歧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早一点出狱,早日与妻儿团聚,侍奉白发老母”。

            一度备受别人尊重的他们,现在却感到平民百姓享受的人格平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求,这就是他们犯罪所要付出的代价!

            检察官:在三方面用好调研成果

            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参与这次调查的检察官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调查,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服刑人员特别是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所思所想。该院将利用这一难得的调研成果,有针对性地做好三方面工作:

            做好服刑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近年来,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心理矫治已悄然成为继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之外的第四种手段。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的检察官说,他们将通过开展心理咨询,疏导服刑人员的情绪,教育他们好好改造,理性对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同时,促使服刑的职务犯罪人员多学法律知识,明白事理,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做好服刑人员的帮教工作。检察官们说,下一步他们将和监狱民警一起,对服刑的职务犯罪人员提出具体希望和要求,让其安心服刑,服从管教,争取减刑,早日出狱,不辜负政府、家人的期望。同时,重点开展个体帮教活动。检察机关将组织街道、社区帮教工作志愿者,与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谈心帮教,帮助其丢掉思想包袱,认真改造,争取重获自由。另外,还将开展亲属帮教活动。检察机关将安排部分服刑人员与家属见面,用亲情来帮教、感化他们。

            警示他人自省自重。该院决定将《65名原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服刑人员愿望调查及启示》作为警示教育资料,采取宣讲、登报等方式,向广大干部尤其是手握一定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宣传。通过教育,使其自觉拒腐防变,用手中的权力为民造福,自己在事业上也有所建树。告诫他们,如果思想道德防线不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不但危害国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