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廉政了望》我见过孔繁森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勤廉楷模

        《廉政了望》我见过孔繁森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文 常跃强


            我笔力不逮,不大敢写英雄人物。可是我不写孔繁森,就总觉得像是欠了谁的一笔债。其实,我和孔繁森仅有匆匆一面之缘,那还是上个世纪的事儿。

            一次我到山东省立医院去看病,匆匆忙忙地去挂号。旁边一个戴墨镜的人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他为什么戴墨镜呢?也许他也觉得我面熟,于是就摘下了墨镜,笑容满面地走过来,大手一下子把我握住了:“我是孔繁森。”我也说了我的名字,说我在青年报工作。“那是团省委了……”他说,“我和徐建春同志很熟。”徐建春是我们的老书记。我们越说越近,愈发感到亲切了。后来他说他在西藏出了车祸,眼睛受了伤,这次来省立医院是看眼睛来了。临分手时,我请他到团省委这边玩,他说今天就不过去了,下次再见面好啦。

            此后我们没有再见面,后来,就听到了他在西藏以身殉职的消息。不想我们在省立医院的那次见面竟成永诀!当时就有报刊约我写文章,我没有答应,我想我只和他见过一面,写什么呢?现在检讨起来,我当时的心是太浮了,没有稳下来好好想一想,其实,对于孔繁森的事儿我还是知道一些的。

            他在我们老家那个县当过县委副书记。县里出一本内部的文学刊物叫《乡韵》,不定期地给我寄。每当我拿到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刊物时,我就想起了孔繁森,因为“乡韵”这两个字就是他题的,于是倍感亲切。他爱好文学,尤其爱诗,曾自费订一本《诗刊》。这当然是他的业余生活,可是一个人的业余生活,往往标志着他的精神等级。诗好啊,言志抒情,像春雨似的滋润着人的心田,让人富有同情心人情味,当别人有了苦难的时候,不会视之漠然。所以后来当我听说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把藏族大妈冰冷的脚焐在大衣里的时候,我一点儿都不奇怪,觉得是那么自然。他妻子最了解他。她说:繁森见不得人穷人饿,一见到人家有难处,就恨不得从自己身上剜肉给人家吃了!孔繁森成为孔繁森,我总觉得这里面和诗有一些曲曲折折的关系。

            在我决定要写这篇文章时,有一句诗一直在我头脑中盘旋——识得英雄出平凡。是呀,和平年代的英雄不可能去堵枪眼炸碉堡,更不可能像金庸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个个武侠飞刀,那是成人童话,当不得真。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是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不可能是一个天天板着脸的人。在我们老家传着这样一个事儿。有个人一大早就到县委去找孔繁森,问:有重大新闻不?孔繁森说:重大新闻几乎天天有,不知道你说的是哪方面的?他说:关于我的。孔繁森说:关于你的还真没有。英雄也需要幽默,孔繁森很幽默地打发走了这个打听提拔消息的人。

            我和莘县县委那些人大多都很熟。他们过去都是孔繁森的部下,对他都挺钦佩。我和他们喝起酒来的时候,他们常常和我聊起孔繁森的事儿。过了这么多年,很多事儿我都忘记了,可是有一件事儿我是怎么也忘不了。这是很早的一件事了,那时候孔繁森在地委宣传部当副部长,也是一个人吃食堂。有一次他在食堂里排队买饭,一个年轻的木工师傅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子把一碗饭泼洒到了他身上。当时把那个木工师傅吓坏了,连连向他道歉,可是孔繁森一点儿也没恼,反倒安慰木工师傅:不要紧!不要紧!随后,孔繁森买了两份饭菜,喊着那个木工师傅,到他屋里吃去了。据说,后来这个木工师傅成了他的一个好朋友。我不敢说阅人多矣,可是大官小官的我也接触过不少,我敢说这事儿有很多官员做不到,别看是一件小事!

            我没去过西藏,不知道西藏到底有多艰苦。可是我读过孔繁森给他的一个聊城的朋友的回信。那是一封皱皱巴巴的信,我记得好像还是铅笔写的,字也不那么端正。孔繁森在信中写道:今天晚上,拉萨全城停电,我是点着一根蜡烛给你写这封回信的……拉萨作为一个省会级的城市,怎么会停电呢?这是一个在内地生活的人难以想象的。然而这却是事实——当我们坐在温暖的卧室沙发上喝着热茶看电视时,孔繁森正在一片漆黑的寒夜里苦熬着呢。

            尽管我没去过西藏,但我到过高原。哎呀,缺氧那个难受劲儿!胸闷气短头发胀,恨不得用两个嘴喘气。后来租了一个氧气包,吸了几口氧气这才好了。那会儿我想起了孔繁森,孔繁森因为高原缺氧曾难受了一夜,写下了遗书,交待后事:“每月以我的名义给我家写一封平安信。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模糊了。这时候,李娜唱的《走进西藏》一声声传来:走进西藏,也许你会发现……不,我心里说,不是这么浪漫!孔繁森在阿里当地委书记的那个地方,海拔4500米以上,夏天空气中的含氧量仅有内地的48%,冬季则更少,才33%。那是真缺氧啊!

            孔繁森去世后,他的事迹逐渐地传开了,感动了很多人。他卖血救助孤儿的事儿,让很多人流下了眼泪。但也有人说这是“妇人之仁”。中国历来不缺说风凉话的,不缺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这些人自私得很,你让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他都不干,遑论卖血救助孤儿了。有时候我就想:你不是妇人之仁,你拿出大政治家的手段济苍生,让我们瞧瞧!中国缺的是说真话干实事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

            前不久,我们团省委的党员去聊城参观孔繁森纪念馆。一进门,我就看见了孔繁森的塑像,心里一阵感动。我心里说:孔书记,我们来看你了!这时候,我仿佛看见他又像当年我们在省立医院见面那样,笑容满面地走过来,大手一下子握住了我:我是孔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