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校园贿选事件频发引出青少年廉洁教育话题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勤廉楷模

        校园贿选事件频发引出青少年廉洁教育话题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样的词句,青年人恐怕都耳熟能详,当知识的表象被我们以默写填空的方式利用得淋漓尽致的时候,人们往往忽略了作为传统记忆的一部分,这些文字所承载的内涵。

          是的,历经千年风尘,他们依然熠熠生辉,作为祖先恪循的人生法则,至今,仍那么鲜活,其实,再过1000年,这些朴实的法则依然是人类族群必须正视的时尚元素。

          这其中,比如“廉”与“洁”。

          2007 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在部分省市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北京市将在部分学校试用《廉洁教育》读本,成克杰腐败案件被作为反面典型选进高中《廉洁教育》读本中。一时间,关于青少年廉洁教育又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

          校园中的“贿选事件”

          某些大学学生会正在成为微型官场,这恐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004年11月29日中午,在西北某高校校园公示栏里,一张内容言简意赅的“小字报”让广大师生瞠目结舌。在该学校某学院学生会干部选举中,一名自称“乌鸦”的学生表示自己被“庸才”通过贿赂拉选票的方式挤出“政坛”,而当选者却享受种种特权、徇私舞弊。

          “种种特权”,可能也是不少学生对学生会职位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就记者的接触,不少学生会干部坦陈:学生会跟社会流行着同样的“潜规则”。

          尽管学生会在财务管理上制订了林林总总的条例,但这看似表面“波澜不惊”的账目,私底下却是“波涛汹涌”。 “很少有明白账!”曾经是北京某大学校学生会“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的张越说,许多企业赞助费和学校发的活动费有相当一部分都落入了干部的个人腰包。比如与赞助商商定的活动赞助金额是3000元,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一些如场地费之类的费用都可以通过这些干部在学生会中进行“运作”予以减免。比如赞助金额为3000元,而免掉1000元的场地等费用后,就出现了1000元的差额。

          也不仅仅是高校,就是中小学此类“腐败”事件亦是层出不穷。

          重庆市的黄开林谈到这类现象深有感触:初三时,班上选班干部,在学生“民意”中有两个同学都有希望当选。一个因身材高大威猛颇有些“势力”,便私下给班上一些同学许诺,只要选他,有受欺侮的他可以负责“摆平”。另一个出招更绝,他暗中给一部分同学每人送了一包价值0.5元的方便面。当时学生的想法是反正又选不到自己,谁给出的条件优惠就选谁。选举结果揭晓后,送实物者当选,空口许诺者落选。

          种种发生在校园里的现象印证了有关研究者的立场:我国反腐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腐败意识的泛化。社会对反腐的态度部分由痛恨转变成一定程度上容忍腐败甚至羡慕腐败,然后有机会的话也愿意效仿行贿者的做法。这种心态已经潜入到低年龄人群了,甚至在幼儿园班长选举中出现贿选,连这么小的孩子都知道用非正常的手段来谋取自己的利益。等这些小孩子慢慢长大后,等他们将来经商或当官后,当他们面临实实在在的利益时,无法奢望他们廉洁自律。

          反腐败从娃娃抓起?

          此话激起的风波可谓不小,很多媒体称此话是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在2004年首届中国深圳廉政文化论坛上发出的呼吁。“腐败习气已侵入低年龄阶段,廉洁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而程教授称,自己表述的意思是:廉洁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不想被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误导成“反腐败要从娃娃抓起”,于是,以讹传讹,由此传开。

          “我看到了多篇有关小学生靠送礼选班干部、收受同学礼物并向对方提供‘方便’等报道,我认为这是典型的腐败行为萌芽。因此,我们要预先给青少年注入廉洁理念,增强其抵御腐败意识和习惯的能力。”程文浩说。

          反腐败从娃娃抓起,会有怎样的效果?合不合时宜?一时,众说纷纭。

          支持者认为,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廉洁教育,使之循序渐进,养成诚实守信、祛恶向善、热心公益的健康人格,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非常必要而且及时。

          而反对的声音似乎更强烈:将成人世界缺失正确规则的现实拿到讲坛上跟孩子说,对于成人来说也是一种考验。这是所谓“大人生病让孩子吃药”的悖论。

          似乎都有道理,孰是孰非?

          其实,这个问题又回到了开始,如果单单是说从青少年阶段加强廉洁教育,恐怕不会掀起如此的轩然大波,错就错在媒体偷梁换柱,把反腐倡廉这样的社会大工程跟天真无邪的孩子联系在一起,谁都会觉得那是童年无法承受之重。如果社会上发现什么问题都要从孩子抓起,教育又怎能承受得起八面袭来的沉重?

          可类似诚信之类跟公民基本素质有关的廉洁教育则不然, 这恐怕是无需争议的。“小时偷针,长大偷金”,透过这样的格言可看出从小对孩子进行廉洁教育的重要性,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成长环境的影响在人格养成期是相当明显的。一个孩子,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不生占便宜之念,才会养成大公无私的作派。

          只是,廉洁教育如何落实,如何帮助一颗清廉的种子长成一株参天的树,如何才能使这些树抵抗成人世界那重重诱惑?

          2003年10月,第58届联大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其中包含“开展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同年12月,中国正式签署该公约,向世界表明了中国预防腐败体系的态度,而青少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年悠悠而过,中国的青少年廉洁教育在缓缓前行。

          聊胜于无的尴尬?

          2005年7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向北京等十地市教育部门发文表示,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

          7月14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的通知》。

          从此,廉政教育进校园活动在各地展开,演讲、合唱、班会、征文,各种形式的活动可谓如火如荼。

          2007年7月,试点活动结束之际,北京市将从秋季新学期开始在部分学校试用《廉洁教育》读本。这套丛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教师四个版本,据编写者称:小学和初中版本都将以正面内容为主,主要源于传统文化、人物以及中小学生行为规范;高中和教师版本中渗透了一些反面典型案例,其中2005年高考西安集体作弊案以及成克杰腐败案件等入选了高中读本。

          “入选读本的反面典型案例,都是现实社会中曾经发生的真事,一些案例在书中都有相关出处链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纪委书记唐亦勤介绍说,“反面典型案例入选《廉洁教育》读本,就是想告诉学生廉洁行为不仅仅是成人的事,中小学生也要从小养成不贪不占的意识和习惯。”

          从课程设置角度来讲,这是没有问题的,同时,舆论的质疑也扑面而来,这个期望能够“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行为,被不少网友讥讽为作秀。

          作秀之论恐怕多少会误解编书者的一番好心,只是,人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社会风气的侵袭已浸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是孩子读书的学校,也远不是清静之地,择校费、教材回扣、校服回扣、学术腐败……今天的孩子已经耳濡目染太多与所受教育相悖的事情。一年级的学生会在红包上写上“区区薄礼,请老师笑纳”的字样;攀比父母的职位大小、车辆牌子,炫耀父母请客可公家报销,这类的腐败暗流早已在孩子心中涌动。

          这样的风气之下,“一学期四个课时”的廉洁教育课究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尽管,我们希望通过改变社会大环境达到影响孩子的目的,同时也力图教育下一代拒腐蚀永不沾。

          所以,廉洁教育并非不可为,而是有些难为,落实不好,只怕会陷入聊胜于无的尴尬境地。

          祛除腐败这个痼疾,良方在哪里?标本兼治,我们需要怎样的行动?中国青年需要怎样的廉洁教育,一切还在讨论中。

          或者,正如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的自转一样,一切,都在慢慢改变,只是,身处其中的我们并没有察觉。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认为:“腐败习气已侵入低年龄阶段,廉洁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访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

          采访-赵涛

          记者:2004年,您在深圳的一次论坛上提出:廉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当时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这一观点的?

          程文浩:我当时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研究,意识到不廉洁的意识已经呈现向全社会泛化的趋势,一是从公职人员队伍向非公职人员队伍蔓延,二是从成年人群向未成年人蔓延。特别是一些低龄人群(包括幼儿),已经出现了不廉洁的意识和行为。如果不能充分认识这种危险趋势对我国未来反腐倡廉工作的危害,后果不堪设想。有鉴于此,我认为我国应尽快启动社会廉洁教育工作,并应从人的幼年时期入手,所以才提出“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个口号。

          不料我的话被某些媒体转述时改成了“反腐败从娃娃抓起”,令人不解。至于这句以讹传讹的话后来流传甚广,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更是我始料不及。反腐倡廉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题目。希望媒体今后在引导舆论方面,能够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要曲解别人的观点。

          记者:“目前中国启动青少年廉洁教育的时机已经成熟”,怎么理解您的这个判断?

          程文浩:近年来国内外廉政建设战略和工作格局的发展变化,为我国开展青少年廉洁教育提供了大的时空背景。在国际社会层面,《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明确要求缔约国在学校开展廉洁教育。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央发布的《惩防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