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纪委、监察局
珙县南端群山环抱的大山深处,有一个人口仅809人的苗、汉杂居小山村——珙县曹营乡新村。这里山高路远,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就在这样一个贫困村,却潜伏了一条危害百姓的虫蛊。
“虫蛊”村官
彭永久,生于1978年,2005年1月当选新村村主任。彭也为村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经济作过一些工作,如协助修建新村小学校、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建新村3社公路,组织完成全村农网改造工程,修建蓄水池等。
但与此同时,彭永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欺下瞒上,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农户的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款6671元。在受到查处后,乡纪委要求彭永久对所犯错误写一个书面检查时,他却说,“从现在起,政界的事我不过问了,检查我也不写,任随给我什么处分都可以,就是开除党籍也无所谓。”他完全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最终,县、乡纪委在查清彭永久案件之后,给予其开除党籍的处分。
欺下瞒上
彭永久违纪行为主要集中在粮食直补与综合补贴发放上。2006年4月,他在造发本村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时,擅自在新村3社4社增添了彭某某等5户名字,自己代为签字领取,骗取金额1083.10元。
吸髓知味,彭永久变本加厉。同年5月下旬,彭永久在乡上开完贯彻实施农村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会议后,回村未向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宣传国家增加综合补贴这一新的优惠政策。在群众不知晓的情况下,将伪造的只体现粮食直补金额的表册让群众签字领款后销毁,而在县乡财政部门统一制作的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发放表册上虚填数字,采用自己代签或找他人代签方式,到乡财政所结算,非法占有农村综合补贴款5449.66元,据为己有。
彭永久在贪财上可谓是“斤斤计较”,他擅自将自己的承包土地计税面积调高,从4.1亩增加到10.1亩,增加面积6亩,多领现金138.66元。
管理漏洞
彭永久为何能屡屡得手?财务管理混乱是一个主要原因。经财务审计发现,新村长期以来缺少严格的财经管理制度。账目不清,多笔收入无任何依据就列入收入账;重复报账,同一笔开支的发票入了账,作为附件的清单也另外入账;审批混乱,村上存在多个审批签字人;村务不公开,经询问多位新村村民,他们对村上的事务均不了解,村上也从来不向他们公开村务。这样的制度空子让彭永久觉得有机可趁,从而实施侵占行为。
民主监督缺失。新村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村委会很少开会,也没有会议记录,重大事项没有经过村委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少数人就可以作出决定。民主监督的缺失,为彭永久的贪欲打开了方便之门。
上级监管缺位。我们在调查彭永久问题时,发现他在发放农村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的表册上有多处涂改,而且发放金额与领取金额有500多元的误差,但即使这样,彭永久依然与乡财政所作了结算,这充分反映了乡级财政部门对村级财务监管的严重缺位。也正是这500多元的误差,才让这条潜伏的虫蛊最终暴露。
彭永久案件的查处,充分暴露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