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荥经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曹刚
◆本刊记者 衡 洁 欧可智
曹刚很忙。
第一次联系采访曹刚,县纪委的同事说他外出办案去了。后来记者才知道,曹刚不仅要抓好县纪委的工作,雅安市纪委还有专案组的工作交给他。一年365天,他在家的时间最多只有半个月,以致于要是偶尔在家多待了两天,他的家人反而会不习惯。
“既然端了这碗饭,就要干好这项工作,责无旁贷!”这是曹刚在担任雅安市纪委纪检监察室主任时一直坚守的信条。2003年至2006年短短4年间,雅安市纪委、市监察局自办案件35件,其中县处级要案22件,万元以上大案20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成效之显着,是近年来少见的。这其中曹刚功不可没。
曹刚不仅仅是个办案高手,对已办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反思其案件发生背后的制度缺失并努力在实践中弥补和完善,是他从未停止过的探索。
天道酬勤。2006年底,曹刚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这对于一直奋战在纪检监察工作第一线的他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嘉奖和鼓励。
“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哪怕一分钱都要查清!”
2004年11月5日,深夜。
正在汉源县庄园宾馆询问“两规”对象的曹刚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喧哗声惊动了。一打听,得知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围住了宾馆,冲击工作组。时任雅安市纪委纪检监察室主任的曹刚立刻敏感地意识到此事非同寻常。
此时距震惊全国的“汉源瀑布沟电站移民聚集事件”发生尚不过几天。2004年10月底,汉源瀑布沟电站建设工地和县城相继发生移民聚集的群体性事件。随着事件的发展,一些党政干部与不法企业主勾结,形成非法利益群体,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问题浮出了水面。此事关系到移民利益,关系到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省、市立刻成立了专案组,要求案件一星期内必须突破。
作为专案组成员的曹刚,在工作组的大会尚未结束时,就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了案情的突破口。很快,涉案人员被“两规”,曹刚此刻正抓紧时间在庄园宾馆连夜询问。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有人围住了宾馆。市纪委主要领导要求曹刚他们马上撤离。
曹刚心里十分清楚,身为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保护汉源移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必须尽快打开汉源腐败案的突破口,惩处违法犯罪人员。但外面围攻宾馆的不明真相的群众情绪显得非常激动,如果事态进一步发展,失控的群众很可能会冲进宾馆做出过激行为,那么专案组这几天收集到的重要证据材料就有被毁掉的危险,甚至办案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怎么办?
情势紧急容不得过多思考,耳边已传来了宾馆大片玻璃碎掉的声音。“快!快把所有材料都收到一起!”曹刚把问题询问完后,果断地把所有材料都收集起来。
原来,案子正问到关键时刻,曹刚不愿这个时候撤离,怕前功尽弃,也怕资料在混乱中遗失,于是,曹刚冒着危险继续询问当事人,直至第二天早晨事态平息。
事后曹刚得知,那天围攻的人群不仅砸碎了宾馆的玻璃,还扔了燃烧瓶,在那种情况下还在宾馆与当事人谈话是非常危险的。“想想还是有点后怕。”曹刚对记者说。
但那些重要的证据材料也因此完好地保留了下来。专案组仅用3天便率先突破了汉源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郝刚、原副局长马正全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介入矿山利益格局,收受汉源县富泉联合铅锌矿、锰业有限公司、乌斯河苏古铅锌矿等管理和服务对象贿赂19.9万元的案件,为查处汉源系列腐败案件打开了缺口。
“我每次上案子前都会想一想,要有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办案要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要确保一个地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要确保一个企业正常发展。”曹刚对记者说,“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哪怕一分钱,我都要查清楚。”
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曹刚以大局为重,以百姓利益为重,查办了一件又一件大案要案,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净化环境,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属猴的曹刚性格开朗、豪爽,对同事重感情,思维活跃,幽默风趣。然而,工作中他又特别严谨、细致、善思。每当案情进展缓慢、难以突破的时候,他总爱说:“走,找找感觉去!”所谓“找感觉”,就是实地有针对性地探索突破案件的思路和技巧。
原雅安市社保机构驻四川石棉矿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站站长、龙江公司总经理助理殷远强就连做梦也没想到,经过自己精心策划、再由自己最“信任”的人一手操作的假账,居然被不是财务出身的曹刚发现了疑点,找到了突破口。
2004年,原中央直属企业四川石棉矿改制,成立龙江公司。改制后,大批下岗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不断上访,不稳定问题频频出现。上访的背后,是企业管理人员的腐败问题。
2007年3月,雅安市委、市政府果断作出决定,成立“川矿专案组”,办案的重任落在了曹刚的肩上。最令人头痛的是,案件毫无线索,难以寻找案件突破口。经过两个不眠之夜,曹刚和办案人员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实地到川矿“找感觉”,摸线索;二是查阅社保资金账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调查分析,殷远强等人虚报冒领离退休死亡人员退休费的线索露出了水面。案件终于有了突破,曹刚和办案人员欣喜若狂,立即固定证据,顺藤摸瓜,一鼓作气,依法查处殷远强贪污社保资金70余万元、受贿20万元、违纪金额40多万元的问题。
今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原雅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刚没想到的是,打开他违法犯罪案突破口的,竟然是一份不起眼的股份转让协议。
2006年8月,在查办雅电国有资产流失案时,曹刚和办案人员手中只有疑问,没有线索。为什么市委、市政府引进的投资项目没有电可用?这个国家电网又是怎么运作到刘德刚等人的改制企业中的?问题的根源出在哪儿?案子的突破口又在哪里?一连串的问题在曹刚脑海中翻腾。相关的账务资料杂乱地堆了几个房间,真正有价值的线索几乎没有。曹刚和办案人员采用“笨”办法,边查阅文件资料,边查财务账。每天深夜,他就和同事们讨论。终于,一个大胆的分析出来了:这样多的国有资产流失,只有内外勾结才能完成。他们很快确定了相关的嫌疑人,寻找其犯罪证据。在查阅原刘德刚兼任市水利水电开发公司总经理的账务时,发现“雅电”改制后,该公司持有雅电的200万股原始股突然置换成了雅电下属一个电站的股份。办案人员觉得蹊跷,决定彻查。果然查出该国有原始股之后确实变成了刘德刚等人的个人股。案件终于在短短的两周内有了突破性进展。该案共收回了10多个亿的国有资产,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维护了电力市场正常的秩序。
“办案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够及时解决在党风方面严重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严厉惩治腐败分子,能净化发展环境,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这是曹刚一贯坚持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2005年对曹刚来说是充满汗水和喜悦的一年。这年,曹刚被四川省纪委抽调到中纪委乐山专案组工作长达8个月时间,查办了原乐山市政协秘书长受贿案等一系列大要案件。其中让曹刚印象最深的,是原乐山市民委主任刘羽成贪污受贿案。
当曹刚5月9日接手刘羽成的案子时,刘羽成已经被“两规”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无论办案人员怎么问,刘羽成就是不开口。曹刚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并不急于询问,而是一方面调阅刘羽成的所有背景资料仔细阅读,一方面在生活上对刘关心照顾。有一次刘羽成感冒生病了,曹刚还拿了100元钱给他买药。终于,刘羽成被曹刚的真诚关怀感动了。当曹刚开始对他进行询问时,刚一问,刘羽成就全招了。曹刚的同事们都很佩服他“让涉案人员自己说出来”的技巧。
在乐山专案组的工作全部结束后,四川省纪委专门发函肯定了他的工作:“曹刚同志在省纪委专案组工作期间,出色完成了专案组交给的各项任务,为‘12.13’、‘3.20’专案做出了显着贡献,表现特别突出。为此,省纪委对曹刚同志在专案组工作期间特别突出的表现予以表扬。”
“我的任务就是办案,要是我都‘梭边边’了,哪个来做这些事呢!”面对成绩,曹刚一直是那么淡定。
“站在我这个位子,我思考得多些,老百姓受益就多些。”
对案件发生背后的体制机制进行反思,是曹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习惯。他在担任雅安市纪委纪检监察室主任的时候,就一直注重通过案件查处来发现制度上的薄弱环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找到滋生腐败的深层次原因。
“这样才可能预防下一次的腐败发生,毕竟查处案件只是我们反腐败的一个手段嘛!”曹刚这样对记者解释。
几年来,曹刚对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干部政治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尤其是近几年来屡屡发生国有企业管理层腐败问题,曹刚对其深入研究,认真思考,就如何监督国有企业一把手,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反思,充分发挥了办案警示教育、建章立制、防范监督的治本功能,收到了显着的效果。
2006年底曹刚到荥经县担任县纪委书记后,思考的问题更多、范围更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