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十七大开幕式会场上的40次掌声,还是代表们在讨论报告时的强烈认同感;无论是企业界党代表畅谈企业发展,还是农民党代表细数身边的变化;无论是亲历十七大的代表们,还是关注十七大的普通群众,振奋之情溢于言表。
为5年来的成就振奋,为改革开放29年来的巨变振奋,更为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振奋。
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宏伟壮丽的蓝图鼓舞人心、催人振奋。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们看到,巨变的背后,仍有两个“未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告诉我们,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横向比,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相当于世界前三位美国、日本和德国的20%、60.6%和91.3%,占世界份额的5.5%。
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等。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等。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我们欣喜地看到,与会党代表们在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的同时,都保持着一份清醒和冷静。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