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强19日考察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信息工作,看望了工作人员,并与大家座谈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网络信息工作。贺国强强调,要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拓宽了解社情民意渠道,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2009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笔者以为,要推动网络反腐走上正轨并取得实效,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反腐线索的收集、研判、处置、反馈制度和流程,具体来说,要切实用好“八诊法”:
建立网上“门诊”。信息是开展网络反腐的线索来源,是网络反腐的依据和基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逐步建立健全各自的网络反腐平台,借助开通网上举报邮箱、论坛等等,逐步构筑起从中央到县的四级网络反腐“绿色通道”,让各种用价值的线索源源不断的汇总上来。
定期上线“坐诊”。对反腐网站,要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每天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类,随时填写“坐诊”记录,建立起完备的反腐信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将梳理后的信息原封不动的呈送分管领导和案件查处部门,以待核实。
集中专家“会诊”。信息汇总后,应第一时间集中案件查办专家进行专题“会诊”,对其中确实具有查处价值的有益线索予以筛选,记录在案;对明显属于诬陷或造谣的,对举报人进行严正警告,防止对清白的干部造成不必要的名誉损害。
针对重点“复诊”。对举报线索中较为有价值的,及时与举报人取得联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复诊”,进一步了解被举报人的相关情况,核实具体细节,掌握线索来源,以便使拥有的材料更为翔实、更加可靠。
分门别类“转诊”。按照所涉案的金额、危害程度或被举报人的级别,依据有关规定,对有价值的线索予以分门别类,各自“转诊”至所属的纪检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查办,进行详细查实,并将“转诊”情况予以备案。
狠抓事后“问诊”。查办时限过后,对已经上报查办情况的进行专门复核,对尚未上报查办情况的进行严肃“问诊”,追问耽搁原因,及时靠上督促,帮助解决难题,确保利用好每一条线索、核实好每一次举报,对当事人和举报人负责。
重大案件“出诊”。对“转诊”案件迟迟打不开局面的,选派案件查办专家赴线索来源地进行“出诊”,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对线索进行一一核实,努力把难办的案子办成“铁案”;对具有特别重大价值的线索,明确专人成立调查组,秘密前往事发地驻扎查办,确保办成典型,以警醒后人。
保障网民“听诊”。对经过核实后不存在问题的,主动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网民的监督;对线索核实有重大进展的,及时告知举报人本人;对案件查办完结的,第一时间在网上进行公布,切实保障网民的“听诊”权、知情权、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