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连串在媒体曝光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使人震惊,令人深思:河北一地税局长刘某平时喜好吸冰毒,甚至来北京体检时也不忘随身带一包,当他在酒店与小姐分享吞云吐雾的感觉时,被民警当场抓获;重庆市垫江县一个年轻副镇长因“幽会”意外身亡;海南省农业厅一名处级干部因醉酒在宾馆裸殴前来打醒酒针的医生、护士;深圳市涉嫌猥亵女童“高官”职务被免,其恶劣的行径、嚣张的秽言恶语,更是激起了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愤怒,网络和纸面媒体上的斥责之声不绝于耳……这一切充分说明: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无小事!
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亦是其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反映。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党的精神风貌,与学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情趣健康的生活作风,既是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在生活方面的具体体现,更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生活准则。
在社会生活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有着特殊的示范作用。人民群众总是从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认识和评价我们的党。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形象不好,同他们的道德操守不佳、人格力量不强有直接关系。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够团结亿万人民群众,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靠真理的呼唤,二靠党员干部的人格力量。常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的高尚品德、崇高形象和伟大人格,可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对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就会带出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队伍。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亦是如此,概莫能外。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领导干部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决不是小事!
生活作风出问题,往往是党员干部蜕化变质的开始。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面对剥削阶级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严重混乱,导致思想扭曲,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情趣低下。有的仰慕外国大亨的豪华生活,盲目攀比先富起来的经理老板,心理失衡、萎靡不振,贪图享乐、玩物丧志,结果走上了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经不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被人先从生活作风上打开缺口,以至目无法纪,不择手段,为所欲为,找“三陪”、包“二奶”、吸冰毒,寻求刺激;有的胸无大志、游戏人生,搓麻将、打纸牌,赌博成性,甚至求神拜佛,算命占卦,祈求神灵保佑;有的把无偿吃喝玩乐视为理所当然,把挥霍公款搞高消费娱乐活动当作“潇洒走一回”,把终日沉迷在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中看作是“浓缩人生”。醉生梦死般的生活,渐渐地使他们丧失了抵抗力和辨别力,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堕入犯罪泥潭而难以自拔。大量事实表明,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一步步陷入违法乱纪的泥坑,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许多都有权色交易从中作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根本做不到清正廉洁。
强调党员干部生活作风问题,并不是说领导干部不能有自己的正常生活。古人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又云:“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党员领导干部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复杂的世俗人情和多样的业余生活,必须进行具体分析、认真选择,对用重金衬托的“世俗人情”,对逾越法纪的“生活方式”,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只有这样,才能遏制部分党员干部贪图享乐的倾向,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正派的生活作风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来源于崇高的理想信念。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有一句至理名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党员干部只有以革命前辈和优秀的人民公仆为榜样,坚持学习革命理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滋润心田;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人生信仰;才能明辨是非,陶冶情操,保持灵魂的纯洁,自觉抵御不良文化和低级趣味的侵蚀。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毛主席所要求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