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南部县大富乡油房嘴村原村主任汪定武
文—贾登荣 张 枥
39年前,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39年后,他倒在了为群众打井找水的路上。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他耗尽一生心血牢牢地将忠诚镌刻在了黄土地上。他,就是南部县大富乡油房嘴村原村主任汪定武。
用心想事,
偏僻山村修通致富路
1998年12月,44岁的汪定武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村民们之所以要推选他,是因为他作风正派,对人热情,处事公道,当村干部20年来,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
上任不久,细心的汪定武发现,村里成片栽种的2.5万株脆香甜柚开始缀蕊。缀蕊就意味着要挂果、要寻找市场、要引进商贩。汪定武深知,村里那条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机耕路是难以与外面的世界连通的,更别说把商贩吸引到村子来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组织村民修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村支书宋宗慧。宋宗慧非常赞同汪定武的观点,同时也说出了他的担忧:修路,钱从何来?群众能不能同意?
“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群众会答应的!哪个群众有意见我就去哪家做思想工作。”汪定武见村支书不反对修路的事,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2001年,油房嘴村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研究通过了修路方案之后决定征求群众的意见。结果,村里80%以上的群众都同意这件事。
可是,公路动工修建的第一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施工人员引爆雷管时,一块飞溅的岩石落在了路旁一位村民的稻田里。本来就对修路这件事情有看法的那位村民借题发挥,要求赔偿损失,并站在路上阻挠施工,任凭别人怎么劝说都死活不肯离开。
村支书宋宗慧因为在外开会无法及时赶到现场,便把这件事委托给汪定武处理。汪定武赶忙丢下手中的活来到路边劝说。他刚劝了一句,对方就出言不逊:“修这条路,你们村干部有好处,所以你们要抢着修。”汪定武微微一笑,说:“肯定对我们有好处,没有好处的事,谁会干呢?”他微笑的表情以及不软不硬的一句话一下激怒了对方,对方“呸”的一声将唾沫吐在了他的脸上。汪定武曾听人讲过唾面自干这个故事。他知道,此时如果自己发怒或者用手擦拭唾沫,肯定会把事情弄得更僵,自己必须沉住气,以柔克刚。想到这里,他努力克制住自己,并道出了修路的苦衷:“你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们村增收为什么难吗?关键一点就在于我们这里交通难,位置偏僻,缺少增收产业。你家里有人在外打工,你问问他们,哪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像我们村这样,几十年修的路到现在都没有变个样子?还有,如果我们的子孙问我们究竟给他们做了些什么时,我们该怎样回答?”平时话语不多的汪定武恨不得一口气说出修路的一条条理由。看对方阻挠施工的态度不再那么强硬了,汪定武趁热打铁道:“这个时候,你心情不好,我说什么你都不愿意听。这样吧,你先退开让他们施工,赔偿的事情我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当天晚上,忙完工地上的一切,汪定武揣着自己平时舍不得抽的香烟来到那位村民家中拉家常。摆谈中,汪定武从对方口中得知,部分村民不愿修路的真正原因是担心财务管理问题。他当场表示:“你放心,财务我们一定公开。”消除了村民的思想顾虑后,他们摆起了龙门阵,话题从村里目前面临的处境谈到外出打工农民的艰辛,从交通不畅谈到产业的滞后。那位村民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支持村里的工作。汪定武又采取拉家常的方法与村里的其他村民交换意见,终于做通了部分认识上有分歧的群众的思想工作。
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可是工程进度却始终跟不上。汪定武为此非常着急,每天除了在家里吃饭外,其余的时间都“泡”在了工地上。一天,宋宗慧在与汪定武一起铺碎石时发现,汪定武弯腰的动作显得有些生硬。他想可能是汪定武太累了的缘故,就劝他:“定武,你身体不舒服,干脆回家休息两天吧。”汪定武微微一笑:“书记,没事的,庄稼人天天跟土地打交道,怎么会累哦。”说完,他继续铺碎石。半个小时后,汪定武的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脸色惨白,右手总是习惯性地顶在腰部。宋宗慧见状关切地问道:“定武,你是不是患了什么病?”汪定武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他悄悄走到路旁,服下了两粒止痛药。他的这一秘密很快被宋宗慧发现了,宋宗慧显得有些生气:“定武,我一直把你当作自己的兄弟看待,你给我说说,你到底得了什么病?你背着我吃的是什么药?”汪定武见再也隐瞒不住病情,便悄声告诉宋宗慧:“宋书记,我有肾结石,做过碎石手术,但是现在又有了。”“那你为什么不回家休息?”“我休息了,工地上的群众会怎么想?这样下去,工程进度会受到影响啊!”“我的好兄弟!”宋宗慧紧紧握住了汪定武的手。
2002年,油房嘴村连通龙庙乡与大富乡的一条长约4公里的碎石路建成并投入使用。从那一年开始,油房嘴村村民通过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每人每年的增收幅度保持在了150元以上。
用心谋事,
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他当了几年村干部,没有拿回家一分钱的工资。”汪定武的妻子王淑芳回想起丈夫这些年的义务村干部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慨。汪定武的工资基本上都垫付了修路的工程款,每年拿回家的是一张工资欠条。对此,妻子王淑芳颇为不满,她曾多次劝说丈夫:“定武,村里和你同龄的人外出打工每年都能挣回一两万元。你看你,一米七的个子,要体力有体力,要能力有能力,要魄力有魄力,你为什么就不出去打工?你当这个村干部有什么意思?我看啊,你这个干部当下去,我们迟早会成为村里的贫困户。”汪定武并没有把妻子的数落听进去。他知道,村民需要自己,村里产业的培育需要自己,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就要在哪里发出光和热。
汪定武在部队当兵时,学过一些照明用电的基本常识。当上村干部以来,他一直是村里的义务电工,哪家的线路出了问题、电器出了小毛病,只要找到他,无论多忙,他都要停下手中的活前往帮忙。去年南部县遭遇了特大旱灾,油房嘴村11个村民小组中,有8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较为困难,汪定武不仅为老人担水,而且还组织群众在村里修建了28口微型水池,解决了部分群众饮水难的问题。
油房嘴村有一条三岔河,近年来水葫芦迅速蔓延,面积扩大到150亩。今年,南部县把治理水葫芦纳入到十大惠民行动之中,并要求各地在4月15日前全面消灭水葫芦。油房嘴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后,组织了80多个村民打捞。由于村里的成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打捞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因此,打捞工作进展缓慢。汪定武不顾河水刺骨,穿着衣服带头跳进河里用铁耙切割。这样一来,经过切割分离的水葫芦打捞起来就顺利多了。与汪定武一同跳进水里的文书汪启福发现,汪定武的脸上挂满了密密的汗珠,他关切地问道:“定武,你是不是太累了,要不要上岸休息?”汪定武摇摇头,咬着牙继续弯腰打捞。
打捞结束,汪启福发现汪定武的脸色非常难看,同时他的右手总是习惯性地顶在腰部。他只知道是汪定武的腰痛毛病发作了,哪里知道他的腰痛是因为下水感冒后,肾结石受到刺激而给他带来了疼痛。汪定武忍痛坚持战斗在一线到底有多少次,没有谁说得清,村民们唯一记得清的就是,无论何时,无论多么劳累,他的脸庞永远都给人一种春天般的温暖。
用心干事,
他倒在了挖井找水的路上
今年初,南部县水利局在实地察看后把油房嘴村列入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村。勘查人员把该村10组集中供水的水井位置选择在一处半山腰的稻田旁。按照设计,这口水井的直径为2米,深约12米,水井修建好后可以解决130余人的吃水问题。村党支部、村委会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汪定武。
4月9日,工程开工,汪定武带领群众挖土方、背土方,恨不得早日挖出一口井来。当他们挖到7米的时候,汪定武发现,井里的泥土全是流沙。这样一来,群众在井里挖掘泥土的时候,周围的泥土极有可能整体垮塌并带来人员伤亡。5月2日,汪定武决定停工,采用其他方法来挖泥土。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当天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使水井旁挖出的泥土又回填到井里,原来挖出的直径10米、深约7米的水井被填了一半。面对这一情况,汪定武和群众商量对策,决定用水泥浇铸一个直径为2米、深约7米的水泥管,然后将管道放到挖井点。这样一来,管道随着泥土的挖掘而下沉,挖出的泥土也被管道阻挡在了外面。
为了浇筑管道,汪定武几乎天天奔波在搬运沙石的路上。
5月13日,汪定武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便背起背篼,准备组织群众搬运卵石。妻子王淑芳要他必须把田里的秧苗栽了才能走。提起秧苗,汪定武有些着急了,村里的大部分村民已经栽了秧,自己家的秧田还没有弄好呢,可是如果停止工程的话,挖井的事就会被拖延,群众的吃水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他决定,先把卵石运到挖井点,然后再抽空把秧苗栽上。就这样,汪定武不顾妻子的劝阻,大步走出了家门。妻子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气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当天下午两点过,汪定武吃罢午饭又背上背篼前去搬运卵石。为了早日搬运完卵石与河沙,他特意找来一个蛇皮口袋放在背篼里,然后把卵石装进去,这样一方面每次可以多背一些卵石,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因为爬坡等原因造成卵石洒落。汪定武背上一袋卵石后,沿着山路艰难地朝挖井点走去。走到一段5米多高的斜坡时,他忽然脚下一滑,跌倒在斜坡上。慌忙中汪定武来不及抓住什么,100多斤的卵石就随着他的身子在斜坡上翻滚起来,一直滚进了坡下的庄稼地里。汪定武挣扎着试图再次站起来,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整个身子都无法动弹。10多分钟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