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良平
近日,《学习时报》刊文剖析了以官话套话为主要表现的“机关话语病”问题,指出“机关话语病”比较常见的有: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等。
由于“机关话语病”表现的“症状”各异,它的“污染源”也各有不同。
正确的废话的“污染源”,是部分机关人员责任观念的缺失。一事当前,为了一己私利,将所负的责任抛到脑后。在讲话或表态时,先将自己的小算盘打好,在不负任何责任的情况下,才大开金口,哪怕讲得滔滔不绝,但都是些连废品都不如的车轱轳话。
漂亮的空话的“污染源”,是懒政。在工作中务实不足、务虚太过,没有鲜明观点、没有独到见解,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实绩可言。在行文和讲话中、汇报和总结时,如何应付上级和民众?自然就用漂亮的空话来充数。
严谨的套话的“污染源”,是部分机关人员创新精神的稀缺。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墨守陈规、不越雷池一步;在精神上昏昏欲睡、无所事事,形成了僵化、老化、硬化的思维模式。
违心的假话的“污染源”,是部分机关人员道德水准底线的突破和对“潜规则”的集体遵守。
“机关话语病”是一种慢性的“政治疾病”,可使机关人员暮气沉沉、老气横秋,可使机关本身沾染官气、惰气,使机关难以做到为民、务实、开拓、清廉。
清除政治生态的污染,确保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不受“机关话语病”的污染,既不需要声势浩大的“环保风暴”,也无需“X日执法行动”。而是从制度上完善机关的运行模式,如媒体曾报道香港的廉政公署年终总结只是表格和数字,通过数字的增减反映本机关各部门的运行情况,这种运行方式对我们的有关部门或有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