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朝军(河南)
针对郑州市金水区开展的“廉政短信温馨提醒月”,王石川先生撰文指出:这种看似用心良苦的反腐形式,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入了“观赏性反腐”的误区。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我们知道,反腐败是一个整体工程,它不仅需要严厉的惩治腐败措施,严肃查处腐败行为,更需要科学的制度保障,同时还需要强有力的教育引导,以帮助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利用手机发送廉政短信,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因为短信朗朗上口、易悟易记的特点,更会给党员干部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短信的传播不仅会让党员干部心领神会,还会使他们警觉自勉,其效果怎么会是微不足道呢?
当然,廉政短信需要财政付出成本。但不管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反腐败行为,包括一些先进的反腐败做法,有哪个能离开经费的支持和保障呢?相对于查处腐败而言,行为发生在腐败之后,发生在对党和国家以及社会造成损失之后,这样的行为与立足预防、从思想教育引导的源头上努力构建党员干部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教育引导相比,谁的效果更大、谁的意义更深远,估计谁都可以看出。
最后,有必要再谈一下反腐败审美疲劳问题。通过分析这些对反腐败新举措的质疑,很大程度源于对措施效果的“不理想”担忧,这种担忧很大程度上是对腐败行为的仇视以及对腐败现象不能立马解决的不满。而这已经不再是一种审美疲劳,相反却是一种对腐败仇视极端化,以及期望值远远超出反腐败工作现实和对反腐败认识不理性的集中外现。也正是这种心理的影响,才导致人们对那些基础性的反腐措施,尤其是短期效果不太明显的教育和引导措施都不太感兴趣,甚至加以批判。
所以,反腐败的科学态度应该是立足实际,正视现实,既要看到腐败的严重危害和反腐败形势的严峻,又要看到一些基础性措施的长期效应和基础性作用,更要用积极的心态科学地对待反腐败举措。在反腐败进程中,只要对抑止腐败和遏制腐败有效的,只要对消除腐败有作用的,只要符合法治精神和党的政策以及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现实并有助于推进廉政建设的,都是值得提倡和实施的,最起码是值得尝试的。
附:廉政短信背后的观赏性反腐
文—王石川
从本月起,郑州市金水区纪委监察局将开展“廉政短信温馨提醒月”活动,该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手机上,每天都会收到一条提醒加关爱的短信。
近年来,廉政短信风生水起,遍地开花。纪检监察机关推行廉政短信,让手机成为反腐的警钟,让短信为公务人员提神醒脑。在这个角度上看,廉政短信,用心良苦,值得肯定。不过,尚需追问的是,这种反腐形式究竟有多大实效?是否真对公务人员有震慑作用?
比之那些更严肃更有力度的反腐形式,廉政短信未免有些温情,岂止温情,简直有些隔靴搔痒的意味。如果单纯寄希望于廉政短信来完成反腐大业,未免有与虎谋皮的天真。试想,当每年那么多官员因贪腐走向不归路,尚不能让后来者幡然醒悟,含情脉脉的廉政短信能否行之有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的纵深推进,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一些地方热宠于观赏性反腐,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形式,表面上看起来丰富多采,实际上却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既不能有效反腐,又浪费了大量公共财政,还激起了群众的审美疲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嘲讽心态。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那些并无实际价值的反腐形式,还会让贪腐分子窃笑不已。长久下去,势必会给反腐大业造成不良影响。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观赏性的反腐形式意义不大,一些地方偏偏情有独钟,甚至乐此不疲。究其原因,操办者在观赏性反腐中,既能收获赞誉,也能收取利益,或许被当作经验推广,赢取政绩。事实证明,反腐不能靠花拳绣腿,不能靠哗众取宠,不能靠中看不中用的观赏性形式。要像中央纪委强调的那样——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狠刹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不良风气。简言之,少一些花架子,少些观赏性,少些温情,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