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对买官卖官釜底抽薪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勤廉楷模

        对买官卖官釜底抽薪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近日,相继有两条与领导干部任用有关的新闻,一正一反,值得对照着看。
           
            一是阜阳的新惊奇。一年前,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腐败窝案判决,先后三任院长被判入狱。案子是公开宣判的,行贿者的大名及行贿经过,也当作反腐教育的反面教材,编入安徽省政法委编撰的书中,阜阳的干部们也都认真学习过。令人意外的是,不少行贿得来的乌纱帽,仍堂而皇之地戴在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反面教员”们头上。

            这是为什么?这个问号横亘在读者心头,更横亘在当地知情的、清白的官员心头。

            有回答称:阜阳十年来被“牵连”的行贿官员人数众多,“处理不能不慎重”——这话是在阜阳干部严重超编的背景下说的。任用了买官者的界首市人大也很为难,“人大只是走了一个任命程序,并没有决定权”。

            既然用钱买来的乌纱帽戴得如此牢靠,试想,买官卖官岂能绝迹?逢年过节,向上级送礼依然流行于阜阳官场。一位送了礼的官员辩白:“毕竟,升官的事情是领导说了算,如果干部是公推公选的,那我就没必要干这个了。”

            他一语道破了真正的“为什么”。

            几乎就在阜阳官场现形记曝光的同时,江苏南京市民却津津有味地从电视上目睹一场热闹的公推公选直播(见本报3月28日10版报道)。

            公推公选南京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的演讲答辩会,由16名候选人轮流登台竞逐劳动局局长等4个正局职位,有竞选演说,有答辩,有现场代表投票,且经由电视公开直播——不光在南京,这在全国也是首创。中国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了一个坦然于阳光下的实践样本,令人惊喜,亦令人振奋。

            舆论一直在呼唤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其实,尽管没有大张旗鼓地吆喝,改革正在许多地方平静地推进。在选拔干部方面的公推公选,江苏一直在着力推进。从公推公选村级“一把手”开始,层层上推,由基层乡镇一直到今日南京的局级领导岗位,改革力度之大、行进速度之快,令人刮目。

            引人注目的是,此举吸引了全国众多媒体,且还有来自各地的有关官员观摩取经。看来,这块创新用人机制的改革“试验田”新绿,可能会有蔓延之势。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也一语道破了这场改革的“为什么”:公推公选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行为是釜底抽薪,对只认领导、不认群众的官僚作风是治本之药。

            人民公仆的乌纱帽,本该由人民群众授予,南京此举是创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凡创新必有待完善,但是,毕竟时不我待——阜阳官场的警钟说明,面对一些地方积弊深重的腐败阴影,只有大胆开窗破墙,引入用人机制走向民主、公开的阳光,才能“釜底抽薪”,让跑官者、买官者绝了最后的念想。

            我们相信,这缕阳光,将在各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热潮中,照射愈来愈广的范围,使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李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