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开会打瞌睡也应弄清睡意因何而来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勤廉楷模

        开会打瞌睡也应弄清睡意因何而来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四川南充市营山县一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在参加全县的一个会议时,打起了瞌睡,经过县委常委会研究,其被处以“停职3个月”的组织处理。(《成都商报》3月20日报道)

            提及“开会打瞌睡”,笔者脑海立马闪现出一个人——仇和。不久前,人称“铁腕书记”的云南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一次招商引资讲座会上,当众点了一名打瞌睡的副局长。几天后,这名副局长被责令辞职。此事一经曝光,引起网上热议,为仇和“铁腕治吏”叫好者有之,替这位“撞在枪口上”的副局长叫屈者亦有之。不管是真“冤”还是假“屈”,单就开会打瞌睡来说,却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

            笔者曾在基层金融系统任职多年,参加过不计其数的会议,特别是地方政府召开的会议,有时每周两三次。说来惭愧,久而久之竟也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一旦主席台上的领导摊开讲话稿,斯斯文文原原本本地念起来,不出10分钟,困意油然而生,上下眼皮再也撕扯不开。幸运的是,我还从来没碰上仇和这样的领导。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领导脱稿讲话时。非但没有睡意,还时时为领导信口拈来、生活气息浓郁的方言土语暗暗称奇。与会人员凝神静听,还不时地发出会心的笑声。一场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联系实际又以生活化的语言作出的报告,我想是不会让人困倦的。

            解决开会瞌睡问题,着实让领导们费了不少脑筋。单是让人们到前排就坐,就能把主持人急个半死。近几年进行了改革,座位上立起了每个单位的名称,必要时还有领导人的名字,一下子解决了就座问题。但打瞌睡依然故我。曾见过这样一幅发表在党报上的照片:某大会会场上,五六位与会者前趴后仰大睡特睡,哈拉子流在笔挺的西服上……

            窃以为,开会打瞌睡不能只指责打瞌睡的人,如果是郭德纲的相声专场,他们会不会打瞌睡?你的会议内容空洞,大话废话连篇,几个小时的会议,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听众能不困吗?会风问题应该先从组织开会者自身找找原因,有人说开会听报告打瞌睡是对作报告人的不尊重,这种说法是批评听者的不是,我认为应该反过来讲:你的报告讲得下面的人打瞌睡,你的报告就不应该讲。

            我们国家很多会是用不着开的。例如中央开了一个重要会议,于是先要传达到省市一级,然后局级干部听报告,再先党内后党外,再一级级传达下来,一直到普通老百姓。其实要让老百姓知道就直接在报纸上一登,问题就解决了,这么多会就省了。还有,有了文件就让大家自己看根本不用人再开会照本宣读。我们国家的等级观念也特别重,本来没有这个领导的事,非要让他到会,来了就一定要让他也说上几句,没说的也要说,结果只能说废话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缩短会议时间和简化文件。而且这次精简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其中一条:“会议发言人不得超过5人,发言时间不得超过8分钟”。希望会议组织者能切实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压缩会议内容,压缩会议时间,做到会议内容精彩。倘若连以上条例都无法“消化”,就只顾着一味地拿干部开会打瞌睡“做文章”,这岂不是打了自己的嘴巴?开会打瞌睡别老拿停职吓唬人,“先自扫门前雪,再管他人瓦上霜”,躬行了此准则,再履行开会打瞌睡责罚令,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