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阿耿(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系)
读书多年,教书多年,读书教书近30年,接触了不少学生干部。恕我直言,至少在当代,绝大部分学生干部都是腐败的,真正算上“好干部”的只能是例外。在有些学校、有些班级,甚至可以说是无一例外的腐败。社会腐败的思想和技术在校园学生干部群体中,表演得惟妙惟肖,很像很正宗,地道极了。
千万不要以为学生很纯很幼稚,如果以这种居高临下的思维看待今天的学生,那只能是很傻很天真。单纯可爱的学生确实大有人在,但起码在学生干部中,极少发现有谁很正很公道。
“学生干部”是教育界的通称,说穿了,就是学生群体中那些“当官”的。学生干部的活动也被冠冕堂皇地称为“工作”,因而经常听到有学生干部说最近工作很多很繁忙。一天到晚会议不断,不是这会就是那会,说什么谁谁谁主持了什么会议、谁谁谁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会后还要层层传达会议精神,让同学们领会会议精神,学习某某人的重要讲话!只要在校园里看到有谁行色匆匆,动辄就称忙得焦头烂额,很像那么回事儿的,多半是学生干部!按理说,学生干部的身份本质仍然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读书学习,但在学生干部那里,却将原本很好很正确的“学习”变造为很响很好听的“工作”,足见学生干部的官场思维已经深入骨髓。在这种环境的熏染下,不称他为“官儿”,都觉得对不起那个费力求来的行政身份。其实,这些装蒜的学生干部究竟在忙些什么呢?说穿了,他们无非是在通过大会小会、这会那会的官场花样,来获得心头算计来算计去的那些是人皆知的利益,然后对其手下或者普通同学指使来指使去,活是别人干的,好处和荣誉都是学生干部自己的!
在我当学生的时候,从学前班一直到我读书的最后时代,身边都聚集着一大批学生干部,很多很壮观。除了小学一年级我做过班长之外,其余各个学历层次的每一个年头,都是由他人担任班干部来领导我、指挥我、安排我的,很拽很威风;在我当老师的时候,多少年来,各个班级,也一直会有学生干部,从学校的学生会到各个院系的学生会,再到各个具体行政班,都充斥着大量的学生干部。我甚至在当初刚刚进入高校工作时还当了几年的班主任,更是与学生干部有过直接的接触,很近很清楚。日积月累、耳濡目染,见多了学生干部,听多了学生干部光阴的故事,难免有一些无聊的想法,很杂很麻乱。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年龄的增大,对各种社会腐败特别是官场腐败的关注,越来越发现,学生干部的思维方式与做事风格与社会腐败并无二致,腐败的所有构成要件和判断标准,在学生干部那里应有尽有,很准很贴切。
我老早就纳闷:学生干部究竟是怎么当上的呢?经过长期观察和调研,我初步总结了这么几条。一是外部公关型。从入学的那天起,就有家长或者沾边亲戚朋友开始“校园公关”,很快很到位,争取让其子女或者亲戚朋友的子女进入学生会或者班级管理团队,出于人情世故或者某种交易,这些孩子一般会顺利打入学生干部群体,名正言顺地当上学生官儿,很爽很开心。刚入学大家都相互不熟悉,辅导员或班主任只能依靠“临时指定”来定夺。但这个“临时指定”里面就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指定动机或者来头,指定亚当不指定夏娃,这是有说法的。即便没有父母或者沾边亲朋的事前公关,也会参考新生的档案记载,凡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当然具有天然的优先权,越入指定人的视野,很顺很自然。当然,指定人的意志也未必独立自由,来自指定人上级领导的层层“过问”,也会对指定结果直接产生决定性影响,很烦很无奈。这种校园内的“外部公关”与社会上所谓的“打招呼”、“找熟人”、“特别关照”等等,能有什么本质差别吗?
二是内部公关型。对于一心想当官的人来说,不论年龄有多大,不论其是否已经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官本位”的传统思维笼罩下,这些人从小就有当官的爱好,很想很急迫。于是,这些“官迷”会有天生的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多和主事的老师套套近乎,马屁多拍拍,短信多发发,礼物多送送,在多数老师那里都会行得通的,很灵很管用。尤其是一些主事的老师,本来就是从学生干部出身的,早就熟悉了这一套那一套,心知肚明,不点即亮,很懂很明白。这种“内部公关”与社会上所谓的“买官卖官”、“溜须拍马”、“请客送礼”等等,又是如出一辙!
三是选举公关型。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学生干部是靠群众公选出来的,依赖大多数同学的纯朴眼光磊落登基,顺理成章地打入学生干部群体。但同样不可否认,一些很滑很敏感的同学,在得知要选举干部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大搞“选举公关”,即所谓拉票或者贿选。幸运一点儿的,也就成了。这与社会上盛行的选举公关尽管在程度和规模上可能有差异,但在本质上一点区别都没有。
四是提拔公关型。选举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民主形式,其对立物是提拔任命。在学生干部的产生方式中,提拔公关也不能忽略。尤其是在校园政治极为浓厚的高等院校,官场等级森严,有校级学生会,有院系级学生会,学生会下面又设主席、副主席、秘书处以及各个部,部又有部长、副部长、干事等等,副主席竟然也有常务和非常务之分,有的还加个括号,注明是“主持工作”,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很多很臃肿。于是,要想进入某一个级别,需要盯准管事的人,傍上权力最大的,或者真正说了算的“学生官儿”。无论是“盯”还是“傍”,都是一种公关。想得到提拔重用的学生干部,就开始发动脑筋,想方设法,用尽提拔公关,以使官位提高、权力增大,或者接替“退休”的高官。掌握提拔权的人由于“政治上很成熟”,所以玩起这一套来驾轻就熟,提拔谁不提拔谁,心里很清楚,到头来装模作样地开个会,弄点冠冕堂皇的形式,被提拔的人就被推上去了。这又与社会上所谓的提拔任命公关有什么两样?
如此等等,都是学生干部的产生途径,这些五花八门的产生途径常常又被一些纵容他们的主事教师称为“表现积极”、“向组织靠拢”、“追求进步”、“很有能力”。唉,拉倒吧,什么表现积极?向组织怎么靠拢?追求什么进步?很有什么能力?!殊不知,这些学生干部一旦把权力弄到手,官位一旦坐上了,就开始暴露官场现行,娴熟地表演着政界的一幕又一幕,很棒很精彩。毫不夸张地说,社会官场腐败的一切表现形式在学生干部中应有尽有,别指望漏点任何一项或者半项表演技法。从官位公关到就职演说,没有人不说“为广大同学服务”的,没有人不说“要好好表现并接受大家监督”的,很纯很诚心。没一个学生干部直接透露其真实动机的,都心照不宣地表演着社会官场上的一切。事实上,我以小人之心度学生干部之腹的话,在学生干部群体中,又多少人的“从政”动机不是为了入党、不是为了获得各种荣誉、不是为了满意就业?而事实上,凡是最终能入党的、弄到各种奖项和荣誉的、找工作得到优先推荐的,正是这些学生干部,普通同学很少见,除非有其他过硬的评价指标,很惨很现实!
表面上口口声声“为广大同学服务”,行动上却在玩弄官场伎俩,摆出一副官架子,对普通学生指挥来指挥去,对圈内的同事、同行尤其是有竞争关系的对手,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你死我活的,都是这些学生干部做出来的,很毒很赤裸。在学生干部内部,称呼都是称官位的,王书记、李主席、张部长、孙委员的,很酸很流行。在非学生干部的普通同学那里,也照样有喜欢拍马屁的,也跟着这么称呼了起来。而那些被称呼的学生干部,也点头哈腰、目空一切的,很傲很自豪。不仅如此,学生干部使用的工作语言,几乎与社会官场上的工作语言保持一致,什么“上任”、“下台”、“退居二线”、“培养”、“提拔”之类的,简直像极了!也难怪学生干部整天不把“学习”、“读书”挂在嘴上,而是吆喝什么“手头工作很忙”、“今天下午又要开会”呢!这确实有趣有意思!
无论是班委团支部,还是学生会这会那会,都会有一些经费的,无论是自筹还是划拨,总会有一些,美其名曰“财政”。权力和经费一掺和,就会有腐败。在学生干部那里,照样有贪污、侵占等腐败行为发生,只是数额大小问题,本质上与社会官场腐败没有任何差异。再加之学生干部屁股后面有大量想加入这个团伙的一帮“积极分子”,于是,行贿、受贿行为也有发挥其腐败功能的生存空间,既包括学生干部上下级之间的贿赂,也包括非学生干部向学生干部的贿赂,还包括学生干部向老师的贿赂,等等等等。与社会官场贿赂腐败相比,那也只是数额大小的差异,本质上仍然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并且贿赂的形式几乎都是极具“克隆”性的:物质贿赂、非物质贿赂,应有尽有,很黄很花哨、很陈很冠希!
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官位,难免会滥用这些职权。学生干部与社会官场干部一样,也毫不逊色。有什么好处,那绝对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优先满足干部再说。一旦有什么荣誉评选、锻炼机会等等物质好处、精神好处和行为好处,学生干部就开始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商量怎么分享这些好处,又快又稳妥地使期待利益迅速转化为既得利益,同时还要做好向普通学生的解释工作以及向老师的汇报工作,以维护稳定,保证和谐,确保万无一失,很会很精通。一般的不伤天害理的捞取也就算了,毕竟当一回“官儿”也不容易,可是有些学生干部甚至将“困难补助”也通过把自己伪造成贫困生,将原本发给真正困难学生的补助分派给自己,很赖很无耻!
滥用职权的表现很多很花样,我无从一一列举。但至少除了上述以权谋私之外,还有一些大家都一清二楚的。例如,社会官场多有腐败官员闹出“包养情妇”的腐化堕落丑闻,其实在学生干部中,做这种事情的也大有人在。只不过是绝大多数学生干部由于没有劳动收入,一穷二白,只能打着“恋爱”的旗号,频繁更换男女朋友。有些不太自重的女生,甚至以和学生干部恋爱为荣,宁愿与学生干部保持长期或不长期的“情感关系”,很美很虚荣!有些一心往上爬、向上窜的狡猾的学生,就会寻思着搞“配偶公关”,通过在学生干部的恋爱对象上“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