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去农村做了农民的“佃户”,以200斤稻谷/亩的价格租赁了农民2.8亩稻田种水稻。“种两季稻,一亩地收2000斤应该不成问题。”他否认了外界的种种传言,再三强调是一种纯粹的休闲、回归自然。(4月28日《重庆晨报》)
易佳良在租赁农民土地种水稻这件事上与其平常表现出的性质不同,显得很低调。在浏阳官场上,知晓书记种田的人很少,即便是知晓者,也多对此进行否认。那么,从市委书记将“租地种田”当作休闲健身方式读出了什么?
笔者略作小结,易佳良种田休闲有“三不原则”——一是“不做秀”。既不搞样板田,也不搞高产田。与农民订的是普通租赁协议,纯粹是个人行为。二是“不劳民”。易佳良与几位同事掏钱付了土地平整费,机耕、牛耕费以及肥料秧苗等费用,其中没有任何特权的影子。三是“不拔高”。从租地整地,到抛秧除草,易佳良去了四趟。在粮食安全成了最大的问题之时,尽管市委书记租地种田有利于更真实地了解农情,无形中对基层政府重视农业,对农民种田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农民种什么,如何种,主要靠市场经济自我调整。对易佳良种田,当地媒体当作是书记的“私事”,均表示沉默。
浏阳河旁觅农趣,桃花园里好耕田。在群众眼里,领导干部8小时之外的生活似乎很神秘,离群众很遥远,也很难相信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委书记能够真的将种田当作一种休闲方式。因为落马贪官的骄奢淫逸与某些官员道德沦陷的所谓“休闲”染黑了领导干部的正常言行,使某些领导干部不能心安理得地过平常人的生活,有的感到困惑与疲倦,时时呼吸着压抑的空气。
市委书记“种田休闲”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领导干部真实形象。正常的休闲活动,使官员与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底层民众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缓解工作压力,丰富人生阅历,了解民生疾苦大有裨益。期待更多的领导干部走出楼堂馆所,来到田间地头,在休闲锻炼中纯净心灵,提升执政为民,服务民生的能力。(梁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