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宜都市市委书记宋文豹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洗脚也是种文化”,鼓励市民消费,拉动内需,发展第三产业。此话一出,立刻在与会者中引起争议。(4月14日《长江商报》)
市委书记提倡发展第三产业竟引来多种声音,支持者认为,发展“洗脚”等第三产业能够拉动内需,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反对者说,“‘洗脚’这类第三产业,不容易让多数人接受,公开后有些不妥当”,真是奇哉怪也。
洗脚,多么平凡的日常行为,几乎人人每天都要经历,比起洗头、洗澡,它的次数更为频繁;而脚作为人体重要的穴位居住地,本也应得到人们的精心照料,所以,专为脚服务(其实是为人体健康服务)的洗脚业应该有光阔的市场前景。宜都市委书记提倡大力发展洗脚业,其意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能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人民增收,拉动内需,可谓一举多得,为什么会引来质疑呢?
原因恐怕在“洗脚”二字之外。现如今,“洗脚城”、“发廊”、“夜总会”“俱乐部”等几乎已成为色情服务的代名词,一看到类似的字眼或听到相似的读音,大家的神经一准会变得敏感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宜都市委书记宋文豹提倡发展“洗脚业”无异于公开提倡色情业,怎能不让人大惊失色呢?
闻“洗脚”而色变,足可看出“洗脚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这自然不能怪责公众。即使“洗脚业”形象的倒塌与人们的众口铄金有关,但那也是因为部分“足疗”、“足浴”、“足道”的不检点,最终自己妖魔化了自己。
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无可非议,“洗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市委书记公开提倡发展也没有什么不妥。关键在于,获得发展的一定得是纯洁无瑕的“洗脚业”,而不是打着“洗脚”的幌子提供多元服务、不良服务、违法服务,否则“洗脚业”不仅不能丰富大众的业余生活,反而会有伤风化,有损“洗脚”之类服务业的声誉,更为沦落为某些群体腐败的工具。
宜都市既然提倡发展“洗脚业”,那么就应该加强对此类行业的监管,以保证其正常有序健康发展,如是,才能如设想的那样,惠及百姓,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