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华商报:18岁市长是佳话 28岁厅官缘何遭质疑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勤廉楷模

        华商报:18岁市长是佳话 28岁厅官缘何遭质疑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不到28岁、“80后”、副厅级干部、“史上最牛公务员”,这些都是人们给张辉贴的“标签”。张辉现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5年零8个月的时间,他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一名副厅级干部,引起人们议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升迁这么快,是不是有什么后台?热议、好奇、质疑,席卷而来。

          所谓的“史上最牛公务员”,在论坛上已被爆炒时日,有坚韧不拔之辈运用人肉搜索,将这个80后厅官的身世背景给予了种种暧昧的想象。如今,随着纸媒的介入,所谓的夸张背景,所谓的高官家世,被证明为子虚乌有。由此,“史上最牛公务员”的风波有望得到平息,但“史上最牛公务员”所引起的遐想绝不会消歇,理由很简单,“史上最牛公务员”的背后藏匿着多重的社会心理,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况,同样的社会心理就会迅速迸发、蔓延。

          其实,网民无论是臆测还是无中生有、无理取闹,都是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 无数事实证明,有时,生活中的确存在“朝中有人好做官”的潜规则。比如,安徽省委原副书记王昭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一手缔造的家族腐败,被称为安徽“第一权力家庭”。其儿子王伟大学毕业不久,就高居要职,跨到共青团安徽省委联络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其二舅子杨哲信甚至能从货车司机摇身一变为灵璧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日前,经过一审判决,获刑18年的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也有类似“杰作”。当年,足球豪门申花俱乐部呼风唤雨,名动江湖,陈良宇要求时任申花集团董事长的郁知非安排其儿子陈维力到申花挂名副总经理,一个细节是,陈维力年纪甚轻,刚刚大学毕业。

          由网民质疑80后厅官,我们可以联系到国外的“少年官员”现象。在美国,2005年11月,18岁的高中生迈克尔塞申斯当选美国希尔斯代尔市市长,成为当时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市长。2006年11月,17岁的大一学生凯尔科宾以高票当选为俄勒冈州最年轻的“少年市长”。在英国,刚满15岁的维尔夫派塞卜瑞志成为英国伦敦郊区路易斯汉姆镇的“少年镇长”。对此,我们津津乐道,抱以羡慕与欣赏,并没有很受伤的感觉,也没有说三道四,更没有愤愤不平,作诛心之论。

          这是为什么呢?应该说有三大原因,一是人才选拔机制较为透明,不是论资排辈,也不是拉帮结派、权力妥协的结果。二是选谁不选谁,当地居民有发言权、有投票权,人们用投票权决定了谁上谁不上,即便看不到自己欣赏的人当选,也愿赌服输。三是配套制度相对完善,无论当选者是垂垂老矣还是青涩少年,谁上台都能保证政策、政务得以良好运转。

          与此同时,网民质疑80后厅官,还有一点潜在因素。一些网民的心理惯性是,在权力序列中,如果没有背景,如果不是因为站对队,非得熬得白头才有可能出头。按照正常的升迁渠道,按照惯常的权力攀登逻辑,20多岁的年龄能干到厅官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18岁市长成为佳话时,当少年官员在国外被视为稀松平常之事,我们还在这里喧扰沸天,这未尝不是一种悲哀?看来,要消除人们对80后厅官的过度阐释,一方面固然要在透明上下工夫,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