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伟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分分秒秒,全国人民的心始终揪在嗓子眼,对灾区人民的状况,对抗震救灾的进展,倾注了极大关切。奋战在一线的抗震救灾大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更是倾注全力,付出了艰辛努力。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使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现在已是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十二天了,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社会继续予以深切关注,需要我们继续倾注全力,付出百倍努力。
搜救被困人员和救治伤病群众,需要我们继续倾注全力。在广大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继续全力搜救被困群众。当前,救治伤员的任务也十分紧迫,灾区医疗机构的负荷普遍较为繁重,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仍然紧缺。此外,对灾后逢生的幸存者,尤其是大量少年儿童的心理救助也不可忽视。与医治身体的伤痛相比,抚平心灵的创伤,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好的呵护,也需要大量具有相关技能的专业治疗人员。
妥善处理遗体和有效控制疫情,需要我们继续倾注全力。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废墟中大量遇难者的遗体,亟需得到迅速妥善的处理。灾区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不及时有效控制,极易发生传染病疫情。灾区每天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四处传播细菌的蚊蝇鼠害,持续多雨以及逐渐上升的气温,都对我们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安置受灾群众和抢修基础设施,需要我们继续倾注全力。据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消息,汶川大地震已造成500多万人无家可归。安全卫生的食物和饮用水、御寒保暖的衣物、遮风挡雨的帐篷和简易住所等,都是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必需品。由于道路抢通、保通难度大,一些边远乡村救灾物资运入困难。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直接关系到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进展,仍然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尽快解决。同时,加强对已通道路和现有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对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确保水库大坝等重点设施安全运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突如其来的这场灾难,夺去了我们同胞的生命,拆散了幸福温馨的家庭,毁坏了美好和谐的家园。但同时,也正是在这场灾难中,我们表现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铸就了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见证了团结凝聚的民族精神。我们要继续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继续倾注全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13亿中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